• 37阅读
  • 0回复

把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把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宋健
遵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科技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为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服务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是科技工作的主战场。第二个层次是新兴技术和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推动、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层次是基础性研究(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更系统、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科技工作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应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现代社会中,基础性研究已发展成具有社会规模的科学事业,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基础性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后盾,国际交流的窗口,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支撑性作用。基础科学方面的实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之一。从几百年来世界和中国发展所走过的成功和曲折的道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不能吸取世界最新科学思想、不能站在世界科学成就的高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缺乏科学技术实力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在组织大部分科技力量投入直接面向经济的主战场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这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建国以来,尤其是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立了一批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和设施,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奠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础。
从1984年起,我国又决定建设一批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经建成21个。80年代以来,国务院决定向世界银行借款,给高等学校装备了一批高精尖仪器,已使用的资金超过10亿元。“七五”计划后期到“八五”计划初期还拟继续增大拨款额度,进一步支持新的重点试验室的建立和运行。
近年来,中国建设了包括正负电子对撞机、串列静电加速器、低温核供热实验堆、重粒子加速器等在内的一批重要科学工程和大型科学装置11项,总投资近7亿元。
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样的投资规模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政府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和期望。
最近几年,在很多领域里我国基础性研究工作水平有显著提高,有些成果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例如: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新的突破性进展,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研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高速建成并实现对撞,偏硼酸钡和磷酸精氨酸等若干功能晶体的发现,五次对称性及钛—镍准晶格的发现等。一些突出成就获得了国际奖励。不少优秀科学家被聘为国外一些科学院的院士。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的我国科学家有364人,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已从1980年起大幅度上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数,1986年以后有了显著增加。
几年来,基础研究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已初见成效。首先是基础性研究的拨款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并在20多个部门或地方设立了科学基金。这对克服部门分割、吃大锅饭、缺乏活力等弊端,起了明显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与高等院校也变革了按人头分配事业费的办法,效果是好的。其次,最近几年,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实行了对国内外开放。研究人员打破了单位和部门的界限,开始了有益的流动。1985年后试办的博士后流动站,已吸引数百名青年学者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外获博士学位后回国的。
上述事实说明,我国基础性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经费不足,资助强度低,工作水平和质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科学发展的形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和11亿人口的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我国基础性研究工作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以保证它的持续发展。
我国基础性研究工作的规模和布局,一方面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另方面还要尊重世界科学的发展规律。例如,基础性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该选择那些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的工作基础、有可能很快进入世界前沿的领域;国际上正在迅速兴起的科学“热点”、而又可能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领域;能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的领域。对那些虽然一时还看不清应用前景,但学术思想新颖、有较高科学价值的课题,也要尽力予以支持,决不应该让优秀的学术思想被埋没。此外,基本科学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积累,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直接支撑作用,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增加投资,提高基础性研究在科技拨款中的比重。除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外,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动员、吸引大中企业和企业集团向与自己今后发展相关的基础研究方面投资;还要争取通过国际合作增加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要继续坚持拨款制度的改革,首先要继续加强和发展科学基金制,同时保留事业费拨款和专项支持等多渠道的资助方式。
我们还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改变基础研究人员比其他同级科技人员待遇低的状况,扩大岗位津贴面。通过各种措施,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些的条件。
必须把培养年轻一代学术带头人作为一件紧迫的战略任务,认真抓好。要进一步发展青年科学基金,办好博士后流动站。对杰出的青年人才,要采取特殊措施重点培养。
基础性研究的队伍要做到动态稳定,保持队伍的活力,即从总体上保持精干和相对稳定,从局部上应该流动,优化组合,有进有出。一方面不断吸收优秀中青年和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推动部分人员流向应用开发领域或流向交叉科学和边缘学科,达到人尽其才,使基础性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相互衔接、相得益彰之势。
我们必须创造一种适宜于基础研究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研究人员发挥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自由地交流学术思想。不要求那些具有科学和技术探索性的工作受市场需求和经济目标的约束,要支持和保护那些暂时不被人们理解的开创性研究工作。
要进一步办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真正做到对国内外开放,限制固定人员比例,客座研究人员要占多数。开放实验室的负责人要打破部门或单位的界限,公开招聘,学术委员会也要在全国范围内选任。开放实验室要实行室主任负责制,赋予更多的人、财自主权。对于国内薄弱的领域,也可聘请一些国外学者参加学术委员会或主持研究课题。对开放实验室和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包括独立研究所,大学的研究所(室),都要实行定期评审制度,根据他们阶段成果的水平和人才成长的状况,实行升降级制度和增减经费的措施。
应该鼓励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利用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要简化对参加国际合作和国际会议的人员出国审批手续。各学会的学术刊物都应逐步实现国际化,加强外文编辑能力,支持科学家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在所有可能的领域都要扩大国际合作范围,使我国已建成的一批大型科学试验装备成为国际性的研究中心。对我国已掌握的建造大型科学装置的技术能力,要争取对国外开放,帮助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造同类装置,所得外汇收入,仍然用于研究工作。
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策。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明确指导思想,采取得力的措施,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的潜力就一定能逐步发挥出来,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让我们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把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