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直面社会人生 一扫文坛颓气 报告文学出版物走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直面社会人生 一扫文坛颓气
报告文学出版物走俏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李光茹)报告文学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使报告文学出版物异常走俏。昨天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首次发行《自由备忘录》和《兵败汉城》,两个多小时竟售出1200多套。
有人说,将来文学史家总结1988年中国文坛情况时,必定要让报告文学坐头把交椅。仅以去年108家期刊联合发起的“中国潮”征文活动为例,一年时间,报告文学佳作迭出,刊出的反映各条战线改革新貌的近千篇作品,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评论家冯牧对此这样评价:“幸亏报告文学的兴盛,才使我们的当代文坛有些生气。”张光年则呼吁作家们要“借此祥瑞之气,改变文学界某些角落的颓风。”
当今的报告文学作品已从主要写一个人、一件事,转向宏观的重大社会、历史问题,以直面社会人生、切中时弊,而拨动了亿万读者的心弦。去年各地出版社相继出版的各种报告文学出版物,十分畅销。《当代》杂志发表《世界大串联》后,又印了十万册单行本。一位个体书商说:“如果我一天营业额是1000块钱,起码有200块是报告文学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自由备忘录》、《兵败汉城》,分别为苏晓康、赵瑜的报告文学集。首发式上,北京166中学生邱澄宇对记者说:“报告文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我周围的伙伴都喜欢读。”出差来京的上海第五毛纺厂工程师肖根发说得更干脆:“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人,都爱看这类作品。”空军某部一位干部买了14套书,他道出了众多读者的愿望:“许多作品尖锐大胆地提出了问题,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问题能够解决。”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余顺尧又认为,编辑、出版这类书要切忌“一窝蜂”,要加以分析、选择,注重社会效果。因为目前有些报告文学作品还存在堆砌材料、臃肿庞杂、缺乏文学性等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