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心态,在竞争中平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9
第2版(经济)
专栏:

  心态,在竞争中平衡
新华社记者 张荣大
“劳动组合是一把火,烧着了你,烧着了我,也烧着了大家伙;
“不怨你,不怨我,就是因为人浮于事非改不可!”
这首出自青岛工人之口的歌谣,道出了劳动组合给人们心理带来的猛烈撞击。
    厂长助理的妻子落选后
平度化工厂去年底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化验室原有六名女化验员,定编四人,留四下二,究竟谁留谁下呢?
有人猜测,王秀香肯定组合不下来,人家有靠山,丈夫是新聘任的厂长助理,副厂级干部,不看僧面看佛面,化验室留一个人也得优先考虑王秀香。
然而,工厂破天荒采取考试的办法择优留用化验员。王秀香在六名化验员中成绩名列第五,落选了。她不希望这是真的,但又无法回避现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当众痛哭了一场。
王秀香的心底产生了强烈震荡,以往沾沾自喜于有个好工作,业务水平还过得去,丈夫又在同一个工厂当干部,就像掉进了安乐窝。优化劳动组合让人尝到了职业危机感,关系靠不住了,只有靠真本事才可立足于社会。
王秀香参加了厂内富余人员学习班。一个星期之后,她被组合干上了过磅工。她非常珍惜新的工作,不怕脏,不怕累,起早贪黑地工作,群众夸王秀香变了一个人。
王秀香热爱化验员工作,她相信不会一次组合定终身,自己才30岁,求知上进来得及。现在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药品分析和配制的知识,不明白的问题向学有专长的丈夫请教,生活和工作比以往更充实了。
    七条汉子组成的“洗耻班”
1988年4月15日,负债1500万元而濒临倒闭的青岛无线电厂,被青岛电视机厂正式兼并,改名为青岛电视机厂无线电分厂。第二天,工厂趁热打铁,自上而下全面开始实行优化劳动组合。
企业被兼并,许多职工大有沦为亡厂奴之感,优化劳动组合又一下子精简下来干部和工人270人,有90人到了劳动服务公司另谋生路。原来轻易得到的工作突然失掉才倍感珍贵。被组合下来的职工,渴望有一个新的工作,哪怕条件不如过去也发誓要干好。
工人李保新、中层干部臧广兴被组合下来了。他俩不甘心沉默,瞅准了塑料车间闲置多年的几台设备,打算联络几个人把机器开动起来,凭自己的双手挣饭吃。他们找到从各车间组合下来的史建政、丁洪福、刘德亮、田勇、胥正林商议,一拍即合。这七个被组合下来的汉子为自发组合的班组起了个名字——“洗耻班”。他们说,1000多人的工厂负债1000多万元,我们成了负债万元户,这是压在我们工人心头上的耻辱。我们要用劳动的汗水洗刷掉耻辱。
电视机厂生产塑料外壳用的下脚料,过去要运到外地粉碎加工后再拉回工厂用,费时费工费钱。现在他们七个人把这活包揽下来。这是无线电分厂最脏最累的活,噪音大,粉尘多,可他们干得满来劲儿。从6月份以来,已加工了300吨,挣了1万元。
    她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不足三十岁的女工仲华,原在青岛人造板厂木制品分厂沙发组当工人,她包沙发的手艺在组里首屈一指。仲华肯帮助人,干活利落,工厂的头头脑脑都乐意找仲华加工沙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打沙发打出了好印象,1981年她被调进了宣传科。仲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写与说不是她的特长,只好因人设事,安排她干报刊发行员。这工作比起打沙发来可是轻松多了,可仲华常常闲得发慌。
优化组合把仲华同84名干部一起从科室精简下来,她下到装饰板分厂当了粘贴工。起先,仲华满肚子不痛快,想不通,后来,她还是下了决心,重打锣鼓另开戏,当个好工人,让人们瞧瞧,仲华还是当年的仲华。
粘贴是生产胶合板的关键工序。心灵手巧的仲华经过短时间培训,很快掌握了技术,她粘贴出的胶合板既平滑又美观,干了两个多月就成了全班产量质量的尖子。仲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分厂领导重视发挥仲华的长处,又让她当了跟班质量检验员,代表分厂抓甲班产品质量。无论是考勤统计,质量检查,还是思想工作,她都热心去做,还为有困难的职工办好事,在班组中成了骨干。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