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美味大闸蟹 迁居入池塘 五河县人工河蟹养殖获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美味大闸蟹 迁居入池塘
五河县人工河蟹养殖获成功
本报讯 安徽五河县大力发展人工河蟹养殖,硕果累累。1988年,河蟹产量达40万公斤。河蟹生产已成为这个县的一大产业。
五河县的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上海人叫“大闸蟹”,肉肥味美,是美味中的上品。这种蟹在江河入海口的海水和淡水交汇处交配、产卵,幼蟹自海入淡水,栖息于江河湖泊中,依靠淡水中的生物饵料生长,长成后又入海产卵。
发展河蟹养殖的一大难题是解决苗种问题。70年代,五河县养蟹要到长江口崇明岛去购买蟹苗。由于多种原因,到80年代初,长江口的天然蟹苗产量由以前的十几万斤下降到不足千斤。这时候,安徽省滁县赵乃刚发明的“河蟹养殖的人工半咸水配方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为解决这一难题打开通道。
这以后,为进一步解决河蟹养殖过程中一系列技术问题,五河县沱湖渔业开发公司与滁州市水产科研所结成生产科研联合体,以沱湖为基地,共同承担了“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科研项目,于1985年被国家科委列入全国首批24个“星火计划”项目之一,至1987年10月完成。他们在生产科研中先后解决技术难题15个。      
          (周尝棕 张宝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