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贝克赴西欧的亲善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贝克赴西欧的亲善之行
郑园园
美国国务卿贝克近日对北约盟国作了一次旋风式的访问。短短六天之内,他会晤了西欧14个盟国的领导人。这是一次了解情况、开辟对话渠道的出访,贝克并不负有特别具体的使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以新任国务卿的身份和大家互相认识一下,磋商和交换观点。
布什总统就任之初,正是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出现某些微妙变化的时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缓和势头给欧洲带来的直接变化,便是东、西欧关系的松动。戈尔巴乔夫关于建设“共同的欧洲大厦”的倡议在西欧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苏联单方面宣布裁军以及从阿富汗撤军的事实,使西欧公众感到“来自东方的实际威胁正在缓和下来”。近一年来,欧洲两部分的政治家频频互访,西欧企业界竞相向东欧投资和贷款。作为“盟主”的美国虽然也积极开展同苏联的对话,但对西欧盟友这一股“苏联东欧热”又感到阵阵的隐忧。在美国看来,西欧对东方的热劲过头了,这种现象会不会松懈了北约的内部的关系?现在应该冷静地审视东、西欧关系,在联盟内确定处理东西方关系的“总体思想”。美国认为西欧及整个联盟的对苏关系应“谨慎而现实”,企业界竞相向东方“输血”的热潮应降降温,投资和贷款都应有附加条件,以保持对苏联的压力。还有在对苏的战略估计和东、西欧缓和的看法,美欧存在着分歧,抵牾之处不少。从西欧各国来说,它们切望美国新任总统能够更多地理解西欧的处境和立场,美国亦希望能和西欧沟通,布什提出“要重视和盟国之间亲密无间的磋商”,可以认为,贝克正是为实行布什的主张而踏上欧洲大陆的。
贝克此次闪电般的西欧14国之行,有的只是相互结识,有的无非是互相磋商,但也有实质性需要探讨,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波恩,主要的议题是美欧之间迟迟未能取得一致的短导现代化问题。更新部署在西德境内的88枚“长矛”式短程导弹是北约1983年的决定。美国所以这样急迫地把这问题提出来,从当前形势看,无非是想以此挡住一下西欧同东欧的过于热火的劲头。东西欧缓和气候的升温,以及军备控制谈判取得的进程,西德国内反核和平运动的发展,西德朝野均对短导现代化的决定持有异议。科尔总理不久前明确表示:东、西方之间应先就短导问题进行谈判,把它们裁减到一个均衡的低水平上,谈成了再更新也不迟。他还表示,这个决定推迟到1992年以后再作也不算晚。科尔作此决定,无疑有内政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不愿因短导现代化的决定使东西方军备控制中出现的良好势头中断,使缓和的气氛冷却下来。科尔表示,如若此时作出更新短导的决定,就会向苏联和东欧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科尔对贝克说:“西德仍是可靠的盟国,但西德又得考虑本国的利益”。西德的立场,在西欧赢得不少盟国的理解和支持。丹麦外长就告诫贝克,切不可向西德施加压力,那是不智之举,会使美国和更多的盟国疏远。贝克的波恩之行未获成果,关于短导现代化的问题不得不推迟到今春北约首脑会议上去解决。
贝克的西欧之行,向盟国作出的紧密磋商的新姿态就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在西欧各国普遍对布什总统怀着期待的气氛中,这种平等和深入的讨论,多少有利于联盟的团结和稳定。从这一点上说,贝克的西欧之行,不能说是空手而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