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溶洞开发热”该降温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溶洞开发热”该降温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开放的较有影响的风景溶洞约有50多处,仅广东就有七星岩、凌霄岩、阳春崆峒洞、龙宫洞、英德道天岩、宝晶洞六处之多。我国碳酸盐裸露面积约有13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7弱,湘、鄂、滇、黔、桂、粤等省区都是我国岩溶发育地域,溶洞呈密集型分布,可开发的溶洞多得惊人,而溶洞开发的前途又是如何呢?
据笔者知道,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一、开发前缺乏科学的开发论证。对洞穴的开发条件,景观质量,环境范围等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造成很大的盲目性。二,施工中贪图方便,对景观资源破坏严重。很多洞穴在铺设旅游步道时,将很好的钟乳石炸掉,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三、忽视对洞内环境的监测,开放后对钟乳石景观如何保护胸中无数。四、密集型开发,不少洞穴先后开发在一条旅游线上,如浙江“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长仅200公里,就有灵山、瑶琳、灵栖等相当规模的洞穴景区,造成“看洞——看洞——再看洞”的重复。
洞穴景观的最大弱点是雷同性,要切忌密集型开发。从目前盲目开洞的情况看,实质上是开发一个破坏一个。对我国洞穴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风景名胜》1989年1期 毕愚溪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