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要“硬件”更要“软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1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世情小议

  要“硬件”更要“软件”
为民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善,会妨碍交通,污染空气,败坏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显然不是小事。发达国家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正致力于遗留的课题。而我们这儿还在随意扔,到处堆,许多人眼看着“垃圾长城”在增高、在延伸却无紧迫感。
解决垃圾问题,既需要设备和设施,建立起处理系统;更需要通盘规划,制定严格的规章,动员公众积极配合。前者可比作计算机的“硬件”,后者类似“软件”,两者缺一不可。国外一些城市是重视“硬件”的,但也不忽视“软件”。日本和瑞典从小学起就教授垃圾处理常识,就是例证。
另一个饶有兴味的现象是,似乎国家越富越注意废物的回收再用或再生。比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焚化厂的热量生产蒸汽,供生活取暖,工业发电或作其它能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载:“巴黎、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的蒸汽发生厂,均与市政发电厂同时运转。”某欧洲议员的名片和私人信笺用的是再生纸,纸面不甚光洁,却闪烁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些用心或精神也应划入“软件”。
这几年,我国的城市迅速扩展,却忽视了垃圾处理问题。如果用资金缺乏能够解释“硬件”不足的话,那么,制定必要的规章条例,以逐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抓抓“软件”,又能花费几个铜板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