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臭氧流蚀 后果堪忧 日美澳西德将联合调查臭氧层现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2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臭氧流蚀 后果堪忧
日美澳西德将联合调查臭氧层现状
本报讯 据苏联《科学技术革命:问题与解答》半月刊报道:在最近四年里,我们一直跟踪观察臭氧“洞”尺寸的变化。1986年臭氧“洞”比1985年小,1987年急剧增大,而且不仅在面积上,还在臭氧“流蚀”程度上,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其臭氧含量水平达到前所未见的125多布森单位级。而且中心有一个小白斑,美国“雨云—7”号卫星上的“TOMC”装置记录下白斑中的臭氧含量不到100多布森单位。而今年,臭氧含量至少有175个单位。由此自然得出一个关于臭氧“洞”尺寸变化周期性的结论:偶数年1982年、1984年、1986年和1988年臭氧“洞”表现较弱。奇数年臭氧“洞”表现亮得多,规模大得多。在红区内记录到臭氧含量高达475多布森单位。偶数年南半球中纬度臭氧总含量也较高。
最近10年来,北半球臭氧含量冬季减少4%,夏季减少1%—1.5%。有的地方10年来总计减少了2%—3%。这一趋势对人和生物圈不利。如果保持这一速度,在一代人的一生里,这个趋势可达到20%,接近生态灾难的起点。
本报东京2月19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西德科学家决定从9月开始,用3年时间联合调查从南极到北极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现状。这种国际性大规模调查臭氧层在世界尚属首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