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比资金设备更重要的引进——大连市引进国外智力的情况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专题调查

  比资金设备更重要的引进
——大连市引进国外智力的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 王友恭
投下高额资金,一套生产组合冷库隔热板的设备从国外引进,可它在大连冷冻机厂一“躺”就是好久。原因是用国产材质制成的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请国内协作单位和科研部门帮助,均未成功。后来,该厂从国外聘请一位专家指导,这设备很快“复活”。
像大连冷冻机厂这样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开展技术合作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工厂,在大连市至少有100多家。
1985年以来,大连市先后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国家级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引进、派出渠道。到1988年底,该市已引进工业、交通、科技、外贸、金融、商业等方面的外国专家500多人次,其中27名担任顾问,两名担任厂长和分厂厂长。该市还派出经济技术方面研修一个月以上的人员1200多名。
近几年来,该市已有近3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近千名技术工人接受过外国专家的培训。在外国专家指导下,解决了许多个重大技术难题,生产出一批可替代进口的产品,研制出几十种出口新产品,使近百种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大连重型机器厂等20多个企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开始与国外合作设计、合作研究、合作制造。据不完全统计,该市通过引进智力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1亿元。
初尝甜头,使大连市对引进国外智力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认识1:设备和技术引进不能代替智力引进,而引进智力却可以代替部分设备和技术引进。大连市近几年花了近2000万美元引进30多台数控加工中心,虽然工人能够操作,但是由于对其性能掌握不够,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开工率仅为15%—20%左右。后来,请来外国专家,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解决了大部分技术关键,培养了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使这批设备的开工率达到50%以上。
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原计划花48万美元,从国外引进机车柴油机试验设备、仪器和计算机软件。他们请一位有40年工作经验的外国专家来厂咨询。专家提出分三部分解决:有些设备和仪器可由该厂自己制造或在国内购买,计算机软件由他帮助研制,国内暂时解决不了的仪器设备由他帮助引进。最后,这个项目只花了18万美元,还培养了一批能够掌握高级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涉外技贸人员。
认识2:引进国外智力和引进设备技术相比,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的好办法,也是一种风险小的合作形式。大连重型机器厂自1980年以来先后与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的19个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完成了合作产品的技术转化及消化吸收。已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大型技术装备270多台套,实现了替代进口节汇5500多万美元,创汇1600多万美元。
大连市自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设备项目共1200多项,总金额近12亿美元,而近两年在引进智力方面只花了100万美元,还不够买一项设备花的钱多,但它确实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认识3:引进国外智力,能够有效地缩短一些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近几年来,该市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使2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一些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如农业、水产方面的攻关项目,采取人才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更是投资少、见效大、可以直接跨过几个技术阶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好办法。该市近几年通过人才交流,合作研究,开发了好几个农业方面的项目。如果完全靠自己研究,至少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还要花科研经费几百万元。
认识4:通过人才交流,可以开拓贸易渠道,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近3年来,该市通过人才交流促成经济合作20多项,从人才交流入手发展贸易额达3000多万美元。如国外一家公司和大连有关部门之间建立固定贸易关系,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进行的。目前,大连市与该公司的贸易额已达1000多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