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小巴士狂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小巴士狂澜
新华社记者 刘欣欣 张非非
    一哄而起
“快买车吧!一辆‘小巴士’一天能挣300块,一月就是万八千!”
去年仲夏时节,沈阳市的许多个体户狂热地投入了“小巴士”(小公共汽车)运营。4月末全市还只有几十辆“小巴士”,而到了9月初,在交通局的统计表上就激增到1194辆,超过沈阳市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大公共电汽车数。这些没有指定线路的小巴士,几乎都集中在乘客多的热线上,同大公共电汽车抢站点、抢线路、抢乘客。不少小巴士乱收费,要高价。更有大胆者,干脆堵在公共电汽车始发站口,不让发车。
激增的小巴士造成司机紧缺。高收入的诱惑使汽车公司64名司机受雇于个体车主,还有300多人在申请调离。已实行单车承包的电汽车公司,在小巴士的冲击下,7、8、9三个月,职工收入逐月下降,人心浮动,缺勤掉岗现象猛增。这时,沈阳市偏又遇上红眼病流行,1200多电汽车司乘人员染疾休假,许多大公共电汽车停运。加上火车站前大规模修路,22条线路中断。
一时间,乘客们骂电汽车公司、骂小巴士、骂市长,甚至骂改革:“越改越完蛋,把车都改没了。”相反,许多小巴士车主却幸灾乐祸,乱中发财。
    堵还是疏?
“城市要不要发展小巴士?”
“公益事业应不应该让个人经营?”
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电车公司职工竟声称要罢工,要求取缔“小巴士”。
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几次召开会议,讨论“小巴士”问题,得出的意见是:小巴士填补了沈阳公共交通没有小客车的空白,实现了大客、小客和出租车相结合的车辆结构,有利于满足乘客出行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需要。目前,沈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允许个体经营小巴士,有利于加快解决城市乘车难。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发展过快、过猛,管理失控造成的。
市政府采纳了交通局的方案,采取公开招标、当众摇号的办法分配线路,并且半年一调换,从而使所有投标的车主机遇均等,公平竞争。
10月中旬,在法律部门的公证下,975辆车参加了78条线路的招标,806台车中标。
    平等竞争
11月1日,整顿后的个体小巴士开始上线运营。大公共电汽车秩序恢复正常,特别是火车站附近,道路改造完毕,交通顺畅,市民们转忧为喜。
然而,小巴车主对小巴士的乘客急骤下降,收入锐减,大为不满。
矛盾的焦点是利润。市交通局调查分析:现在大多数上线的小巴士利润仍远远高于大公共电汽车,这是很可观的了。问题是对期望发大财的车主们,这样的小钱显然不合胃口。
交通局态度明朗:对不合理要求决不能宽容,对于少数确实收入过低的,可以考虑适当调整收费。
但是,由于盲目发展,小巴士严重过剩,一些车主自食苦果已在所难免。据交通局测算,全市客运市场只能容纳600辆左右小巴士,而实际运力已远远超出。目前,一些无力竞争的车主已开始转卖或拍卖车辆。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