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昌黎县养貂业受挫的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5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昌黎县养貂业受挫的反思
近几年,由于貂皮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刺激了农民养貂的积极性。到1988年,我县有养貂户1.5万户,饲养水貂65万只,几乎全县人均1只。1988年底,我县共约生产貂皮42万张。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县外贸、供销部门只收购貂皮6.8万张。剩下的35万多张貂皮全靠养貂户自寻销路。经养貂户努力推销,目前我县仍有16万张貂皮销不出去。
1988年饲养一只貂的平均成本约110元。而每张貂皮的平均收购价格为83元。自行推销的貂皮价格每张低至一二十元,最高不过五六十元。有些养貂农民辛苦一年,到头来还背了一身债,确实令人同情。
现在,我县的养貂业濒临崩溃的边缘。据有关部门调查,除少数老养貂户留下一点种貂外,新养貂户几乎把貂全部宰杀了。全县大约只剩下四五万只种貂。
我县养貂业受挫的教训是沉痛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反思之一:信息不灵,盲目发展。1985年,国家开放畜产品市场后,由于当时国际市场的貂皮行情看好,经营者有利可图,引起了1986年的貂皮抢购风,使貂皮收购价格直线上升。于是,不少农民四处求购貂种,盲目发展。1986年全县貂的存栏数仅5.6万只,1987年猛增到18.4万只,造成了养貂的过热现象。
反思之二:饲料成本增加,收购价格下降,是造成昌黎养貂户亏损的重要原因。仅以主要饲料鱼粉为例,1986年每百公斤是180元,1987年涨到300元,1988年又涨到460元。而貂皮的收购价格1986年平均每张149元,1987年加上奖售的物资,每张为115元,1988年则下降到83元。这一涨一降,加重了养貂农民的损失。
反思之三:饲养管理有问题,致使貂皮质量差,卖不出好价钱。1988年,我县1.5万个养貂户中,有一半以上为新户。他们缺乏饲养管理技术,从貂种的选择、仔貂的繁殖到入笼育成、貂皮的剥制整理等环节,应用科学技术不够。另外,一窝蜂引入的貂种良莠不齐,近亲繁殖严重,造成貂种退化,貂皮质量下降。
我认为,我县有关部门只要正视现实,积极寻求对策,我县养貂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是大有希望的。
眼下,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稳定养貂农民的情绪。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农民发布养貂业的动态和市场信息,减少盲目性,使养貂业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其次,抓好饲料加工业,稳定饲料价格,保证养貂饲料供应。第三,抓好貂皮加工,提高优质貂皮的成品率。有关部门应搞好从选种、繁殖、育成到取皮等环节的技术服务,增强貂皮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养貂农民手中仍有10多万张貂皮无销路。有关部门还应积极为养貂户牵线搭桥,使他们手中的貂皮尽快脱手,偿还贷款和债务,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我县城乡现有5个由养貂户自发开辟的貂皮市场,每天有数百人在瑟瑟寒风中等待买主。左图为位于县城一处自由交易市场的一角。
                    河北昌黎县委 郭春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