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晚钟》为什么能获银熊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6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晚钟》为什么能获银熊奖
本报记者 李彤
《晚钟》,一部从拍摄到发行延宕了3年的影片,一部在征订拷贝中惨败的影片,一部被认为象征着“探索片的终结”的影片,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仅次于金熊奖的“首席”银熊奖。消息传来,给正在经济不景气和娱乐片大潮中感到困惑的中国电影界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晚钟》为什么能获奖?西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得尔先生去年专程来华,从几十部中国新片里选中《晚钟》时曾说:这部影片的内容最适合西柏林电影节的宗旨。荣任评委的陈凯歌(吴子牛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窗)事后分析道:
《晚钟》占了两条优势,一是题材新,表现了对战争的新的认识;二是艺术上有特点,对话极少,画面动人。有些西方观众表示看不懂,主要是对抗日战争的背景不了解。
八一厂的其他5部影片参加了此次电影节的“环顾”展映。各国朋友对当今世界上独此一家拍故事片的军队电影厂表示浓厚兴趣。当听说有外国记者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军队的电影厂拍出《晚钟》这样一部“反战”的影片时,前来八一厂致贺的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克玉说:只有亲历了战争、最了解战争的人,才最懂得和平的价值。
2月23日,吴子牛在苏黎士刚登上中国民航的飞机,便看到本报22日对《晚钟》获奖的报道,他对胡健总经理关于影片发行的安排感到欣慰。25日,在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中国影协和八一厂召开的庆祝会上,胡健进一步透露,《晚钟》将在3月10日上海文艺影院开幕时首映,他还希望北京市像《红高粱》一样尽快安排特别映出。
《晚钟》获奖引来很多启示。吴子牛说:“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强大,还需艰苦努力。”陈凯歌说:“无论获奖不获奖,中国一定要多参赛,一定要在各大电影节上占有一席地位,这样就使人家不能小看。”陈昊苏说:“中国电影既要面向世界,也要面向国内的11亿观众。艺术家与观众之间,需要沟通和理解。”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附图片)
吴子牛(左二)和《晚钟》摄制组部分成员在庆功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杨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