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轻生者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6
第4版(社会生活·体育)
专栏:社会广角

  轻生者扫描
本报记者 冯媛
1988年夏日的一天,南方某省的4个农村少女,结伴投水,去寻求“来世”幸福。
省妇联的调查组发现,近年来该省10多起农村少女结伴自杀事件均有某些共同点:死者正当妙龄,绝大多数只有初小以下文化程度,不少人思想活跃,都不曾有过“劣迹”。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一些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导致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农村,自杀在意外死亡中可达1/3。
全国综合疾病监测系统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女性已遂自杀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自杀倾向远强于男性。自杀者中,46.18%的人是因为家庭纠纷,19.26%是因为久病不愈,失恋者占9.49%。城市意外死亡高峰在15至40岁和65岁这两个年龄组。在农村,自杀高峰是15至24岁、65岁年龄组。据调查,自杀前的反常表现,主要有:向亲友诉说遭遇、烦躁不安、不能正常工作、哭泣、社会活动减少、不吃饭、闭门不出等。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郑庆斯副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失恋和老年人因赡养问题导致的自杀屡屡发生。相反,因为经济纠纷而自杀的人较少,因为我国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而且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经济问题对个人不像有些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严重。此外,因工作纠纷、邻里纠纷和畏罪自杀的也很少。”她及其同行们建议,在全国进行意外死亡系统监测,对意外死亡发生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以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
许多材料表明,少女自杀事件的70%发生在农村少女中间;男青年中的自杀者也多为农民。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主任单光鼐认为:“农村青年的生活条件、受教育机会等不如城市青年优越。社会变迁使城乡反差更加分明,电影、电视的传播又扩大了农村青年的视野。一些农村青年一方面不安于现状,同时由于种种制约又使他们的追求难以实现,心理的极度压抑往往导致自杀。”
单光鼐说,社会变迁过程中,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的行为准则因社会改组而瓦解,新的又一时难以确立。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容易迷茫,心理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有时容易走极端。全社会应当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各地陆续开设的一些心理治疗门诊部、精神卫生咨询机构,可以大量救助处于心理崩溃边缘的人。我国的民间调解组织也可以发挥它救助自杀者的作用。
1988年1月,4名30岁出头的青年在广州草创了我国第一家防治自杀中心——培爱中心。短短一年里,已经有140多个电话、600多封信和数十名登门咨询者,向这家中心求助。
愿神州处处广培爱心,向绝望者伸出援助之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