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一位母亲的忏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2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社会剪影

  一位母亲的忏悔
一年前,美国纽约的著名舞蹈演员比塞尔·帕屈列克猝然死去,法医验尸确认为吸毒过量。那么,这位红极一时的舞星是如何染上“毒瘾”的?不久前,比塞尔的母亲怀着忏悔的心情向报界披露了自己的不幸经历,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底:
成千上万的母亲都是怀着欢乐的感情扶养自己的孩子,而我却是例外。我从来没有欢乐过,因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并因此产生一种巨大的“破坏力”。
1928年,我出生在一个充满邪恶的家庭里,童年生活在无限恐怖之中。不到两岁,母亲在一次流产中死去,父亲却十分嫌弃我。我和父亲同祖母住在一起。这位老妪待孩子很残暴,常常没完没了地鞭打他们,我当然也无法幸免。
6岁时,父亲就带我上床一起睡觉,进行猥亵。直到今天,这个无耻之徒的形象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7岁时,父亲因在外作恶而被人打死,我只好继续跟着祖母过日子,接受她用皮鞭来表达的“爱护”。白天放学后,我不敢回家,独自躲在灌木丛里,到天黑才回去,以减少一些肉体上的蹂躏。
过了几年,好日子终于盼来了,我搬到了外祖母家。她很善良,又很疼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希望。中学毕业后,我偶然遇上一位英俊文雅的海军士兵,彼此一见便倾心相爱,并很快结了婚。我之所以急于要结婚成家,是渴望通过爱情来抹去童年的羞辱。可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没过多久,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在我心头燃烧。我见了孩子就想打,总想用孩子肉体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我明明知道这太残忍了,不利孩子的成长,但又无法克服这一心理障碍,更不便向友人请教,以求帮助。有时,我也曾把自己的苦闷向医生、牧师或律师倾诉,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镇静药片或宽慰的话,丝毫改变不了我的病态。
在我的家庭里,受苦最深的是小儿子瓦利·帕屈列克(后改名为比塞尔·帕屈列克)。他长得很漂亮,又聪明,常常为讨我的欢心做些好事,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冷冷地说一声“哈罗”或“再见”,从来也没有把他抱起来亲一亲,给他一丁点母爱的温暖。
也许一般人很难理解,做母亲的会无缘无故地毒打自己的孩子,但这却是比塞尔童年的家常便饭。记得他7岁那年,有一天我狠揍了他一顿后,就把他推出门外,狂叫:“你怎么不逃呢?”“我再也不想当你的妈妈了!”
那天晚上,可怜的比塞尔还是偷偷地溜回了家。
当他10岁时,他姐姐带他去芭蕾舞学校学习,这样总算逃脱了我的折磨。在学校里,他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有舞蹈天才,经过老师的培养成了优秀的舞蹈演员,20岁便成了纽约舞蹈界的一颗明星。然而,在他成名的同时,却染上了吸毒、酗酒的恶习。正如他对记者所说的那样,“演出结束后回到住所,心里感到十分空虚,便用吸毒等手段来惩罚自己,有时甚至想彻底毁掉自己算了。”
这就是他的心态,应该说,这种心态的萌生与我对他童年的蹂躏是分不开的。
1987年12月19日,比塞尔的未婚妻发现他死在旅馆房间的沙发上。法医说他的死是由于吸毒过量所致,这使我内心感到异常痛苦,因为制造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我这个母亲。经过精心治疗,现在我身心初步康复,开始认识到自己虐待孩子的过错,可惜为时太晚了!我把这段经历公之于众,为的是让我其他的孩子和他们的同龄人从我身上吸取教训,并奉劝有类似病态的男人女人应尽早求助于社会,以免比塞尔的悲剧重演。                             
 世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