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知识与金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知识界纵横谈

  知识与金钱
李德民
据报载:浙江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刊登征婚广告后,收到一位姑娘的来信:“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啥用场?像你握着笔杆的,不如讨饭,像你这种全世界顶背时的背时鬼,纯粹给大学生闹笑话。文化当不了饭吃,理想当不了钱花。现在的姑娘都吃人民币,像你这种有笔杆,没有人民币的,只有娶个50岁的老太婆。如果你今后娶上老婆,劝你的儿女不要上大学,读到小学五年级够了,现在都有计算机,劝他卖甲鱼,那时他就成亿元户了。”
我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一位姑娘写出这样一封用语刻薄的来信,也许是哪位男士杜撰出来的。不管怎样,它确实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读书无用”:书中哪有什么“颜如玉”?“颜如玉”把书生羞辱了一番。
尽管那位大学生被说得如此寒碜,可是,千百万中学生还在争着考大学,有些家长勒紧腰带供孩子自费上大学,须知一个自费生要花一两万元啊!据说现在我国7名大学生中就有1名自费生。这又表明,大学还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一个例子是大学生征婚被羞辱,另一方面又是大学具有巨大吸引力,两者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解释的矛盾。其实,略作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知识与金钱的复杂关系:“吃人民币”的姑娘看重金钱,学生上大学得到知识,知识不等于金钱,或者说知识的多少与金钱的多少不成正比,所以,“吃人民币”的姑娘不愿下嫁大学生。有人把话说穿了,所谓“读书无用”,其实是读书无钱。
明知读书无钱或钱不多,却有那么多青年争着进大学,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是为了混张文凭谋个一官半职?是为了端上个吃不好也饿不死的“铁饭碗”?抱着这类目的上大学的不能说没有,但大多数人上大学还是为了学知识。知识终究是有用的。但是,这知识与金钱之间的比例失调,显然会影响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更不利于知识转化为金钱——不只是知识分子的劳动应取得的报酬,还关系着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