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厌学风之我见 厌学的出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它折射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我看“新读书无用论”

  厌学风之我见
厌学的出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它折射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海体育学院 潘兴
厌学风,在中华大地悄悄地蔓延。
谁之过?学生是无辜的;教师中虽有一小部分人厌教,但绝大部分教师在默默无闻中艰苦地工作着。究其风源,乃是出自落后的国民心理和失误的现行政策。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跨入本该拥有发达工业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业的落后,必然导致不重视知识,看不到知识的价值,因而也就必然会出现体脑倒挂;而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不懂得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因而一旦有人不顾国情,盲目提出高消费的主张,便与国民的传统心理一拍即合。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代代相续的小农经济给农业生产者造就了平均主义、相互攀比的心理意识。假如有人先富一步,其它人都会心理不平衡。要富大家一起富,要花钱大家一起花,这就给人们越来越看重钱的心理意识创造了条件。在现阶段的中国,越向钱看,就越贬低知识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做官,单一的教育内容,固定的教育方法,这股遗风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种历史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心理的因素搅和在一起,只会使知识贬值,使厌学风愈演愈烈。
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自古即以农立国的流弊,就会看到农民历来种田靠天,靠世袭经验。时至今日——20世纪,我国种田还在使用原始农具,牛犁人锄。知识,与我国的传统农业是无缘的。早在汉朝,一个农民就能养活2—3人。这个纪录至今也没有被突破,不是10亿人口8亿农民吗?须知在先进国家,靠知识,一个农业工人已可养活60—70人。
我国的农业不需知识,那么工业应该要靠知识了。其实不然。中国人精于发明,却不善于利用发明出来的东西。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社会环境和自身能力。对普通百姓,重大发明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距离太远了,大家体会不到它给人们带来的实惠,体会不出它是知识的结晶。大家都认为,社会财富是工人、农民创造出来的,知识分子只会动嘴动笔,创造不出财富。因此,在今天的中国,知识仍然是没有市场的。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怎么体现出来呢?难怪会出现“手术刀不如剃头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奇特现象。
党和政府多次想改变知识分子的待遇,但国民的心理能接受吗?上面已经分析,生产力低下,生产活动不需要新知识,现行的引进外国知识成果的政策,又使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现不出来。知识分子是靠工人农民养活的这种老调仍有人重弹。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知识程度愈高、生活水平就愈低的反常状况。
所有这一切,怎么能使学生不产生厌学情绪呢?
厌学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入地刮析它的深部,可以发现它折射出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