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学生面前难题多 专业选择出路有困惑 社会分配不公太刺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学生面前难题多
专业选择出路有困惑 社会分配不公太刺激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刘华杰
我本是学地质的。1984年高考,我第一志愿就报了地质系,结果考入了北京大学。不到一年,就发现事情“不对头”,在北大、在全国,地质都受到轻视。1988年从北大毕业,我改考了哲学(对我个人来讲,地质学仍很有魅力)。有人说我刚逃出一个“火坑”又入另一个“火坑”,哲学并不比地质景气(至今我仍学着哲学)!
我想,也许哪一学科都有难言的苦衷。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学什么,而在于个人要受社会定向。目前社会大环境新旧交替,整个教育战线在商品经济的大海中犹如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叶小舟,而它自己的力量又很软弱。
现在能心安理得读书的学生为数不多,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指出的几点原因道出了广大学生的心里话。这里仅补充一点——钱的问题。研究生助学金多少年来一直是每月58元,加上各种补贴不足80元,吃饭得用去90%,剩下的要仔细研究如何分配,买一本书都得再三考虑。另一方面社会呈现给我们另一番景象:从前的同学早就不读书了,现在有不少都“混”得不错,花钱慷慨大方,有的人参加一次舞会要花几十元或几百元,我们自然是望尘莫及,只好在食堂里蹦跶几下了事。据说人大校门口卖馄饨的每月也赚400多元……强烈的反差使人感觉学习没用,“中国不需要知识”。
“新的读书无用论”与“文革”中“读书无用论”一样,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民族灾难。1978年左右的光景,人们也许还记忆犹新:各行各业迫切需要知识和人才,而知识和人才又是空前的匮乏,许多人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这样讲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国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恶果发生。
彻底解决“新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目前要做的关键是:一是国家切实重视教育,落到实处,不能只说不做,比如提高知识分子待遇问题,不让“老九”再变成“老十”等等。教育经费增长率要高于其它部门,国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二是尽快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形成人才市场,使公平竞争成为可能。三是给各大学以自主权,给学生以自主权,学校规定总学分,学生自由选课。学校要引入竞争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