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集体健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6
第8版(副刊)
专栏:

  集体健忘
陈子谦
“文革”中的事是不应该忘记,也忘不了的,但也有的事确实记不起来了。比如“文革”结束不久民间流行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当权派派当权当权派当权”,下联是:“群众斗斗群众群众斗群众”,横联我记不起了。最近才听人说,横批是“文化大革命”。这“记不起”,大概就是时下流行的一西洋名词:“集体无意识”。按一位大学者的译法,则叫“集体健忘”。
在“无意识”的意识中搜索,我记起“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时候,刀笔吏们说,不把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批倒批臭,“臭老九”们怎能改造世界观?某官员作报告,硬说孔老二那家伙当官没几天就杀了一个“少正卯”,听众嗤嗤发笑。有人悄悄告诉他:“不是少正卵,是少正卯。”他说:“差一点不多。”
“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也不就是头尾二字换了个位置吗?只是“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孔子学生子夏说的,并且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重要的话:“仕而优则学”。这“优”字的含义原是有余裕的意思,就是当官有余力则要读书学习。子夏的话是对孔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思想的发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两句的含义,按照《论语正义》的说法:“古者大夫士,年七十致事,设教於其乡,大夫为大师,士为少师,是仕而优则学也,学至大成乃仕,是学而优则仕也。”很明显,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仕而优则学”,这个“学”就是办教育,教育办好了,向国家输送了人才,就是“学而优则仕”,这是第一层意思。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你当官有余力就应该学,学好了就可以把官当好。在孔子的学生中,子夏是极力主张当官必须学习的人,如《韩诗外传》载:“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同是弟子,子路却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论语·先进》)子夏的话正是针对这种仕不由学、仕可不学的主张说的。总之,这两句话都是对“仕”者提出的要求,首先是针对当官的说的。不知什么时候,“仕而优则学”被悄悄隐去,无人知晓。“学而优则仕”便成了知识分子的罪名,妇孺皆知。到了“文化大革命”,干脆将所有的“学”统统视作“马尾巴的功能”,成了知识私有之类的“资本主义尾巴”,割之而无足惜也。然而,现在,民间有一种新鲜说法:“不是有水平就能当官,而是一当官就有水平。”
十年浩劫,历史对中国人搞了一个大的恶作剧,害苦了几代人。现在,我们可以提倡“仕而优则学”,因为“富而白”不正常。当务之急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要学,要思,不仅学而时习之,还要学而时思之,不忘掉文革血的教训,中国人才会聪明起来。而“仕”者之学,现在比什么时候都重要。自古以来,都是“上以风化下”,“化民”可以“成俗”。而“学”者之学,也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几十年来的“六经注我”和阶级斗争之需,就像子夏的两句话被肢解一样,中国文化往往是被歪曲了的道听途说的文化,至今余习未除。说“龙”就满眼满街的“龙飞凤舞”,此不可不察也。不思不学,加上集体健忘,再出几百几千《芙蓉镇》里的王秋赦,不是不可能的,再出几千个李国香则尤为可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