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文不如其人——胡平其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6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壇风景线

  文不如其人
——胡平其人
谭健
文如其人,这是揆度常理之言。世上偏偏有常理难揆之事,比方坐在我面前的胡平吧,你就很难把他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
单看表面,一副落拓不羁、不修边幅的神气,坐无坐样,站无站相,腆着个早凸的肚子横着走路。他的作品却是另一副尊容:严肃、凝重、深沉,全然不是那一副玩世不恭和散淡的样子。勿庸多览,只要读一下他的《历史沉思录——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就可以窥见在那副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个多么执著、负重的灵魂。那浸透了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的荒诞历史,在他的笔下是那般沉甸苦涩,而他又偏要反复品嚼,从而放射出一种反思历史、观照现实的思想之光。读他的作品,没有轻松感,你只能看到一个极严肃认真的人在操一支沉重的笔杆。
听说他与张胜友合作的《世界大串连》刚刚获得“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我便去他下榻的远望楼宾馆看他。只见他松松垮垮瘫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的情景,我更加坚定了对他的印象——文不如其人。同时袭上心头的是一种对不准焦距的感觉,你不知道他忽然会冒出什么思想,或是做出什么举动。
比方他从来不写杂文,不知何时心血来潮,忽发奇想,抛出第一篇杂文《美食家自白》,居然一举获得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俟后又写了一篇《烟草公司不会失业》(他本人就是大烟鬼),登在《文汇报》上,开始为杂文界瞩目,偶尔还以“家”称之。为此他曾自谑道:“当家也许不难,千字文足矣。”但他又不愿入杂文之伙,他说他更喜欢报告文学创作。
当人们乐观地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展望前景时,他却颇有微词。他认为轰动过后带来的是困境,报告文学要向新的高度跃进,须得从一窝蜂似描写“中国大难产”的现状中脱离出来,而应当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高度,写出时代的走向,写出民族的灵魂来。
目睹他这股执著较真的劲儿,不禁使我想到他在复旦园里就读时的一句口头禅:“纵使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话引自《红楼梦》,说这话时,多半是为苦心爬格子所烦而生出的一种彻悟的自嘲。但是,他终于没有超脱出来,而陷得更深了。自1985年他进中国作协以来,已有一本诗集和7本报告文学集(有的与张胜友合作)问世,还有两个中篇小说和若干短篇散见于各大报刊。这种超脱与执著的矛盾或许就是他难以把握的双重人格?也未可知。
从远望楼十层的窗口极目远眺,苍生如豆。他凝视着远方告诉我,他今年打算写一部15万字左右的长篇报告文学,通过两个女红卫兵的遭遇,辐射透视历史,观照现实,从而,对这一代人的命运和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问:“你是否想通过贯串一种历史文化意识,走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由轰动带来的困境?”
他答:“有这个意思。苏晓康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个输不起的民族;我补充一句: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健忘的民族。”
我若有所悟。文不如其人,其人胡平,一江西老俵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