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总理放弃辞职威胁接受改革措施 苏丹暂时渡过政局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8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总理放弃辞职威胁接受改革措施
苏丹暂时渡过政局危机
本报记者 林皎明
苏丹总理迈赫迪3月5日宣布解散现政府,由他立即着手组织“具有广泛基础的、包括所有政治势力和工会代表参加的新政府”。一场持续两周时间的苏丹政局危机初见缓解势头。
迈赫迪突然改变他2月27日威胁辞去总理职务的作法,表示愿意接受改革措施、尽力实现南部争端和解,取得军方及各政党团体的初步谅解,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虽然目前各种预测不一,但这一折衷办法使处于深刻政治、经济危机总爆发边缘的苏丹局势不致完全失控。
苏丹这次政局危机始于2月21日300名军官向政府递交的一份限期“备忘录”。军界要求内阁进行政治改革,成立新的“救国政府”。长期潜藏在迈赫迪内阁与最高委员会主席米尔加尼及38个政党团体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一时间,社会各界罢工罢市,军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政军两界力量对峙,煞有摊牌架势。2月26日晚又发生米尔加尼住宅遭袭击的突发事件。苏丹国内某些舆论估计一场内战在即。
据此间观察家分析,苏丹政局动荡固然有权力分配、政见分歧等因素,但主要矛盾在于南部争端问题。去年11月,当时参与内阁的苏丹第二大政党联合民主党与南部反政府的“苏丹人民解放军”签署和平协议,其中涉及到冻结1983年9月法令,不再宣布“苏丹是伊斯兰国家”,并筹备在1988年12月31日召开实现民族和解的全国宪政大会,结束长期以来存在的南部争端。但执政的乌玛党和全国伊斯兰阵线不仅不承认这一协议的合法性,而且撤销统一民主党的谈判委任权,致使该党退出内阁。
苏丹南部是战还是和,成为政军两界矛盾的焦点。
全国伊斯兰阵线由于种族(南部主要居住黑人)、宗教(南部为基督教区)等原因,主战;以迈赫迪为首的乌玛党、以米尔加尼为首的联合民主党、军界及社会各界,主和。
实际情况是,苏丹国情再也承担不起内战的重压。近年来,苏丹国内祸不单行,尼罗河水泛滥,蝗灾袭击,干旱连年,脑炎、疾病、霍乱猖獗。仅1988年估算就有26万至50万难民死于天灾人祸。苏丹已经沦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但其内战军费却高达2.35亿美元,人均12美元。南部战争每天消耗1百万美元。
从1985年推翻尼迈里前总统以来,苏丹已经换了5任国防部长,但谁都无法打赢这场内战。南部反政府军近来1周内攻下5座城市,重炮轰击南部赤道省首府,一派进逼态势。
除此之外,邻国对苏丹形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苏丹军官向迈赫迪总理递交的限期“备忘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军界要求停止南部战争的通牒。一周内,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反复较量,终于在3月4日达成妥协。60名政军各界要员在共和国宫签署了维护民主政体的7点协议。
迈赫迪总理在协议上签了字。全国伊斯兰阵线虽未签字,但也不关死与新政府合作的大门。协议内容包括维护民主政体、实现南部和解、召开宪政大会、缓解经济危机、执行平衡外交、筹备全国大选等内容。它与迈赫迪总理次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允诺,构成了苏丹政局暂渡危机的基础。尽管新政府的组建还有一些不十分明朗的内外因素,但苏丹各界人士迫切盼望尽快渡过当前难关。
 (本报开罗3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