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在歌坛的风景线上——记1988年歌坛金星成方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9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在歌坛的风景线上
——记1988年歌坛金星成方圆
林瑞华
1981年以来,成方圆一直活跃在流行歌坛的风景线上,这样长时间地占据听众的心,是罕见的。难怪她去年终于从容地步入了十大金星的行列。
成方圆生长在北京,父母都是电影圈子里的人。她在中央乐团当二胡演奏员时,最喜欢的事情是学英语和唱歌。1981年她如愿以偿进了东方歌舞团当独唱演员。
80年代初期,听惯了“革命”歌曲的中国百姓对流行歌曲颇为惶遽乃至茫茫然。那时成方圆还是一个小姑娘,凭着她的热忱和良好的艺术感觉,毅然闯进这个还没有人涉足的领域。她操着吉它唱起《游子吟》、《爱情的故事》和《童年》,很快赢得听众的信任。成方圆的名字从此传遍大江南北。在几年时间内,她连连在“北京——波恩之夜”文艺晚会、首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演出活动中亮相,还与来自联邦德国的巴普乐团、英国的瓦姆乐团有过成功的合作,并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等全国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成方圆懂得“功夫在诗外”:一个演员在艺术上能否成功,多半取决于他(她)的个人素质,而这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她常看小说、杂志,研读心理学、哲学等等,多方汲取知识。至于外语,一有空隙,她便躲到小旮旯,借助字典读原著。现在她能传神地演唱英国及西班牙歌曲,与此不无关系。
成方圆曾随团出访过十几个国家,每到一地,她都在演出之余尽量学习当地文化。
谈起未来,她说没有什么打算,只想“跟着感觉走”。所谓感觉,是指对于时代的情绪、社会文化心理和群众喜怒哀乐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家对此是应该很敏感、很虔诚的。通俗,就通俗到群众那里去;唱,就用整个身心去唱。对于成方圆,难道有比歌唱艺术更重要的事情吗?
(附图片)
成方圆正在化妆,准备上场。 刘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