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奥运会战略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9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体坛百家言

  奥运会战略之我见
翟立朝
我国运动员在第24届奥运会这个12年来规模最大的世界体育盛会上夺得5枚金牌的事实,使人们冷静地对我国的奥运战略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分析。
我认为,围绕着奥运战略所设立的全运会比赛项目重点不突出,而且越设越多,弊多利少。我国早在1984年就确定了奥运会战略,召开了两次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编写出版了《2000年的中国体育》一书,对在本世纪末实现体育强国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论证。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们实施的战略部署,是不大符合我们的国情。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省区不得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平摊到众多的项目上去,以期增加团体总分,这实际上是最大浪费。这种做法忽略了我国经济落后、科学文化不够发达这一基本国情。
竞赛改革以来,我国的运动竞赛正朝着大型化、多样化、制度化发展,严重冲击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战略,偏离了我们的主攻方向。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国性的大型运动会有全运会、青运会、城运会、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这些运动会其实都是部分退役和在训的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赛,广大群众把这批运动员称之为雇佣军。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主要任务,避免分散使用力量。在竞赛体制改革中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实施奥运会战略的竞赛制度。
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赞助性比赛越来越多,许多优秀运动队对冠以种种名堂的邀请赛应接不暇。由于优厚的待遇和高额的奖金吸引,他们放弃系统训练去参加比赛。比赛之后,获胜的队和失利的队系统训练被破坏则是共同的教训。
今年在辽宁又将举办全国青运会。举办青运会的目的是为了加速后备力量成长,然而,由于青运会办成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再加上受全运会记团体总分、比金牌总数做法的影响,无形中加剧了青运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在青运会上争取较好成绩,各单位都制订了重奖办法。这样以来,有些教练就违背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采用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报废了一大批后起之秀。为了克服弊端,不妨把青运会改为重点项目比赛或集训比赛。在比赛期间,国家体委组织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对参赛运动员进行测试和评定,从中选拔优秀选手进行培养。同时,以奥运会项目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才优势,成立单项体育学校、建立奥运会集训基地,实行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我认为,一手抓重点项,一手抓后备力量,应是我们制定奥运会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