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黑心秤”——北京水碓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黑心秤”
——北京水碓市场见闻
本报记者 张锦力
△不坑人 赚不了钱△
“香蕉便宜喽,8毛1斤。”“鸭梨大减价,7毛1斤。”
最近,北京农贸市场上出现了摊贩竞相压价的现象。初来北京者会十分惊奇首都农贸市场的东西便宜。然而,当你真的去买,就要大上其当了。
前几天,朝阳区工商局的管理人员对小庄一带的摊群进行了突击检查,从没收的秤砣上发现了摊贩压价的秘密。这些秤砣,有的被钻了眼,有的被挖掉一块,经过这番处理,1斤要少给3两。
工商局的同志说,自从制止滥涨价呼声高涨后,一些个体摊贩就开始用“黑心秤”变相涨价,无照摊贩尤其严重。
记者本人就曾遭过坑骗。
那次,我从水碓汽车站附近一个满嘴大胡子摊贩手中买了5斤香蕉。竟少给2斤。找其论理,摊贩竟蛮横地叫道:“老子公安局都不怕。”
见我没吃这一套,大胡子马上一反常态,一边往我兜里退钱,一边可怜巴巴地说:“哥们儿,现在做买卖,不坑人赚不了钱呀!”
不坑人,赚不了钱已成为很多摊贩的心态。
记者还目睹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个陕西老客看出秤上东西份量不足,不想买了。摊贩却拽住他不让走,还拳脚相加。这位老人潸然泪下,愤慨地说:“这些个体摊贩真是太霸道了!”
△原因复杂 众说纷纭△
为什么个体商贩经商作风趋于恶劣?
看法之一: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教育,致使他们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今后,这方面工作应加强,树立一些先进经商户以作楷模。
看法之二:在目前形势下,主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行,不让人们向钱看也不现实。这几年树模范的办法也没少搞,但影响甚微。在一场锦标赛中,光搞友谊第一不行了,可以提倡比赛第一,但必须在一定规则下进行,必须有裁判来监督。这几年个体摊贩中不遵守规则的倾向严重,主要是管理工作没跟上。对个体摊贩违法处罚过轻,而且只限于经济处罚,使之违法获利比处罚“损失”大得多,这也纵容了违法行为。
看法之三:国营商业没有作好主渠道作用。如果国营商店里的东西质好,价低,就会对这些摊贩形成压力,而国营商店往往相反,质次,价不低,还有售货员一副冷冰冰面孔,这自然为摊贩恶劣作风让出市场。
看法之四:个体摊贩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竞争,一些封建行帮垄断恶习正在抬头。如摊群里大家一个价,同涨同落。谁想薄利多销、优质服务,招徕顾客,谁就要倒霉。
几位农民说,他们想直接进入城里市场,和二道贩子们竞争一番。可是要在城里找一块立锥之地,不仅要给管理部门上贡,还要把赚的钱拿出一部分交给“地霸”。
看法之五:现在只有管理部门监督摊贩,而管理部门却无人监督。管理人员天天和个体商贩打交道,一旦被“糖弹”打中,不法商贩就可以横行霸道。群众提议舆论部门作为“第三种力量”,对市场加强监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