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不满足于接受新闻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14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人民论坛

  不满足于接受新闻批评
秦耕
在报纸批评比较困难的今天,中共陕西省咸阳市委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支持新闻单位开展批评,认真查办新闻单位揭露和批评的问题,值得称道。为了及时掌握情况,他们安排专人每天收看、收听新闻,建立登记制度,把批评本市方方面面的稿件逐件登记,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查处。与某些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反咬一口的领导者相比,咸阳市委的做法,难能可贵。
不过,话说回来,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只是批评和监督的一种形式。党政机关倘若仅仅借助新闻批评推进工作,那将会产生很大的疏漏。比如说,去年7月,《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报道了陕西礼泉县农民高良佐承包的果园被哄抢一事后,市委书记为此写信要求县委书记和县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市长还赶赴该县进行查处。这当然是好事一桩。不过我也曾想过:假如新闻单位没有报道,将会如何?据我所知,在一些地区,像高良佐这样的事情并非个别。一些果农在遭歹徒洗劫之后,从乡告到县,从县告到市,从市告到省,结果得到的是“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踢皮球,没人管。对于群众的疾苦难道非要等到见诸报端之后才予以重视和查办么?
长期以来,我们一些领导机关养成了一种惰性和衙门作风,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民虽告,官不纠”,早已司空见惯。笔者所在的报社,每天所收信件几乎有一半是告状信。大量的诉状投向新闻单位,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执法部门和党政机关克尽职守,何至于有这许多告状信呢?
现在有一种说法:不怕通报,就怕见报。不应讳言的是,有些人“重视”新闻批评,实在是由于众目睽睽之下文过饰非只能适得其反,于是才下力纠正。
当然,咸阳市委的做法是好的,能够这样做就很不容易。我这里想说的是,我们的党政机关不能只以重视报纸上的批评为满足。报纸上能登出来的毕竟极少极少。真要想把工作做好的话,应该眼睛朝下,耳朵贴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将更多的问题解决在见诸新闻媒介之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