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寻找新的启动点——浙江省科技、教育会议内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15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寻找新的启动点
——浙江省科技、教育会议内外
本报记者 高海浩
也许是社会舆论的开放,使人们日益关注教育、科技的严重现状和后果;也许是经济环境的骤变,使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投入杠杆能否继续支撑经济运行。今年初春,相继召开的浙江省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一开始便呈现非同寻常的氛围。
明显的变化是,除了科技、教育界的代表,全省各地、市、县的最高决策首脑几乎全部奉命到会。这在通常的专业性会议上颇为少见。
科技、教育被称为当今几大热点问题之一,两个会议自然成了当地新闻单位的报道重点。但一些记者却感到一种难言的不安:抓不到精彩的新闻线索,难以激起职业的亢奋。
“关键是缺钱。”一些科技、教育界的代表说,也有的认为“讨论教育、科技已说不出新套套,最重要的是增加多少投资。”一位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发现:当省领导决心坚定、措词强硬的报告结束时,会场上悄悄溢出一股深感失望的情绪,原因是没有详谈具体投入的信息。
尽管省领导提醒代表们,不要仅仅讨论投入问题。但如同一个无处不在的“影子”,钱的困扰仍是不少代表无法绕开的障碍。
某公司因为获得一项新技术生意兴隆,名声大振。研制这项新技术的科研单位为此仅得10多万元转让费,而公司每年花去的广告宣传费高达上百万元——是技术不值钱,还是广告的作用更诱人?
近几年,浙江中小学流生率逐渐上升,大批孩子丢掉书包去赚钱,还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分配受冷落——是知识贬值,还是“读无用书”令人厌烦?
某科研所研制成功一项水稻施肥新技术,既可节省化肥,又能提高产量,但难以全面推广。全省还有70%的农业科技成果被闲置——是无钱推广,还是农民没有兴趣?
……
尽管这是决定浙江省科技、教育发展走向的重要会议,但人们隐隐感到,来自会场之外的某种影响力似乎淡化了会议的重要性。
几乎与两个会议召开的同时,省城杭州也在开一个紧急会议。由于银根紧缩,全市短缺资金数亿元,经济运行严重受阻。市长们面临的是:有些工厂难以开工,有些商品难以上柜,更重要的是人心如何稳定……
又是钱的困扰!在科技、教育会议上,有位县长私下流露真实想法:教育科技确实重要。可现在重要的事情太多了。粮食问题、计划生育问题、还有那么多企业缺资金、缺能源、缺材料,我们怎能坐得住。
我们总是希望教育、科技带来巨大的物质力量,同时又为缺乏物质力量启动教育、科技而左右两难。也许在物质启动点的背后还有更难的启动?
就在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离省城200多公里的海边发生了一场悲剧。曾获重大考古发现的一位青年农民徐成法被同村人的冷眼、讥讽和侮骂压垮,蹈海自尽。
“这个家完了,翼龙害了他啊!”徐成法的老父亲仰天长叹。准确地说,是愚昧残害了这位农民考古功臣。政府的重金奖励、物质救济毕竟无法制止这场悲剧。
为科学“殉葬”的这位农民显然不会成为全省科技、教育会议的讨论主题。而在几位记者和代表之间发生了另一场争论——
“温州市实行‘议价生’错在哪里?”
“明显违反了国家规定,偏离了办学方向。”
“搞‘议价生’增加了教育经费。人们愿意出高价读书,不是正能说明知识不会贬值。”
“因为付不起高学费,致使杭州一位小学生自杀,已经引起社会的谴责。”
“安吉县有位农村教师办私立高中为什么得不到支持?”
“也是乱收费,一学期的学费要150元,谁付得起。”
“听说他聘请了一批有水平的退休教师,许多家长包括外省的,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私立学校。该校今年的100多毕业生,高考成绩全县第二。许多学生进乡镇企业都成了骨干,这又如何解释?”
“他办学是为了赚钱,使学校成了‘学店’。”
“国外许多大学都是私人办的。如果我们办教育真能赚钱,不再为增加投资而争论不休,这不是很有意义吗!”
……
又撞入了钱的困扰。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是不是体制的阻隔、观念的僵化、愚昧造成的悲剧都能用钱来解释呢?看来这里更需要的是坚定的改革和探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