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雨中人》——影评界的宠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17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外国文教

  《雨中人》——影评界的宠儿
1989年1月29日,第46届金球奖获奖名单公布,《雨中人》荣获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
1989年2月15日,第61届奥斯卡奖提名公布,《雨中人》获8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剧本、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等,位居提名之首。
1989年2月21日,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雨中人》赢得最高荣誉——金熊奖。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雨中人》连续荣获多项大奖和提名,举世瞩目,成了影评界的宠儿。
《雨中人》的故事情节很简单。雷蒙德(达斯廷·霍夫曼扮演)是个自闭症患者,“雨中人”是他童年时代的绰号。父亲是百万富翁,死后将300万美元遗产全部赠给收容雷蒙德达20年之久的疗养院,雷蒙德弟弟查利(汤姆·克鲁斯扮演)刁滑贪财,是洛杉矶的进口汽车推销员,闻讯后,心有不甘,决心绑架哥哥,带他周游美国,如果疗养院想要雷蒙德回去,就必须付一笔赎金。在旅途中,查利出于手足之情,对哥哥十分关怀,但雷蒙德毫无反应。最后,查利无奈只好把哥哥送回疗养院。
一部情节简单的影片,却赢得如此声誉,决非偶然。首先,影片题材新颖,在好莱坞数以万计的影片中尚属罕见。“自闭症”是一种少见的病症,每10万人中约有四五名发病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令人惊讶的是,每10名发病者中必有一人显示出某种天才。雷蒙德就是一个自闭症天才,他不仅过目不忘,还有电脑的运算能力,唯独在感情方面,无法与人交流。影片用罕见的题材探讨了人类普遍关心的残疾人问题,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美国自闭症协会主任托马斯·纳尼说:“人们会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自闭症患者,文学的描写无法做到这一点。”
其次,影片叙事采用了“公路片”的结构,有利于手足之情这一主题的阐释。在旅途中,急功近利的弟弟与患自闭症的哥哥朝夕相处,感情日增(尽管哥哥毫无反应),其过程表现得相当动人。这对看惯了过份强调娱乐性、商业气息浓重的美国片的观众来说,大有耳目一新之感,而对一向重视电影艺术性的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来说,将大奖授予该片也就理所当然了。
再次,影片在角色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演员功底深厚,表演自然,给影片增色不少。扮演雷蒙德的霍夫曼是美国著名的性格演员。从《克莱默夫妇》、《毕业生》、《午夜牛郎》到《雨中人》,他扮演过不同角色,但都是小人物。他从影20年,一向以擅长刻画小人物的内心活动而蜚声影坛。原定他扮演查利,但在他本人坚持下改演雷蒙德。为了演好这一角色,霍夫曼结识现实生活中的两兄弟——一为自闭症患者,一为普通人——他与扮演查利的克鲁斯跟这两兄弟生活在一起,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两兄弟的语言后来也进入剧本,变成影片的一部分。功夫不负有心人。霍夫曼在银幕上塑造的这个自闭症天才的形象真实可信,闪烁着艺术的光辉。
本片导演巴里·莱文森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曾执导《早安,越南》一片。
《雨中人》这部历时4年、几经磨难、终告完成的影片,能否夺得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我们翘首以待。
(附图片)
霍夫曼扮演的雷蒙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