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又一个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0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新闻特写

  又一个春天
本报记者 凌志军
北京,又一个春天。当中国面临着许多矛盾、许多事务和许多复杂的情绪,3月风吹开了“两会”的帷幕,也为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喜悦与盼望。  
毕竟过热的经济在降温,通货膨胀趋缓,老百姓重新把钱送进银行,民举官究齐指腐败现象……“治理整顿见效的速度还不够快,但去年夏秋的紧张心理确实缓和了,”河北代表田福庭说。
几分紧张,几分平静;几分失望,几分期待,交织一起。
从上一个春天到这一个春天,人们经历了少有的起伏。始而期待着改革新的一举突破,继之被形势的突变抛进“抢购”风潮。来而复去的“闯关”,去而复来的“专营”,进退维谷的市场,压而难止的涨价,“官倒”投机与民工困顿,“经商热”与“出国潮”……“成绩是主要的,困难是暂时的”,简单地这么说说,已不能消除国民的疑惑。牢骚、质问、顺口溜,在社会上流传……
推进改革,振兴中华,难道国民真的失去了热情?不!事实作出了相反的结论。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各种对于时局的议论异常热烈。有人冷静反思改革的道路,有人急切呼唤中华民族信念之魂;有人呼吁强化国民的危机意识;有人期盼着民主进程的加快;有人提出了“新权威主义”,紧跟着一番激烈的论争……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包括一些牢骚中,恰恰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基点:改革不能停顿,停顿是最可怕的失误。
一家有影响的报纸把一群青年学者的共识作为头条标题:
“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动员全民振奋精神,群策群力,找到排除困难的出路。从1月到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广泛的领域里征询各界意见,作出一系列的决策: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产业政策要点、繁荣文艺意见……
“我们必须有信心,但这不是居危思安的‘麻醉’,而是看到问题,寻求对策”,参加人代会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老同志这样说。是的。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此时此刻,汇集在人民大会堂里的近3000名人民代表和2000多名政协委员无疑是不会辜负这个春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