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有人说:“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李素芳不信这个,她说:“党给我的路已经很宽了。” “抠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0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一身正气

  有人说:“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李素芳不信这个,她说:“党给我的路已经很宽了。”
“抠书记”
“抠书记”姓李,名素芳,是山西省闻喜县工艺厂的掌舵人,也是二轻系统唯一的女书记。
“抠书记”抠到了家。一天,她一家人围坐一桌吃晚饭,丈夫问:“听说,咱粮本上的存粮都退了?”“嗯。”“找了多少差价?”“153元。”丈夫又问:“钱呢?”李素芳说:“厂里急着到西安拉染料,没有钱,我把那钱也垫上了。”大儿媳一撇嘴,说:“妈,你不是准备给弟弟的未婚妻扯布吗?布价越来越高了。”二儿子动了火气:“妈,厂里职工外出学习,你把钱垫上;有人出差,你也把钱垫上;买办公用品,你还把钱垫上;今天,……听说你还借了400多块钱给厂里花呢?妈,你就不看看你当的什么家?全家人工作,买不起一台彩电!”
夜里,李素芳不能入睡。细细想来,确有些愧对儿女。别人家都盖楼房,自己家一砖没动。也不是弄不来钱,厂里规定每搞到一吨原料奖励1200元。掐指算来,自己前前后后搞回6吨半原料,能得7800元。但是,她都没要。为的是全厂能上下齐心打翻身仗……拿今天的事来说,还是为的厂里穷,这几年生产好转,挣钱就赶快还国家贷款。遇到事有时三十五十都拿不出,只好借,不借就无法继续生产。谁愿意这样做?
在厂里,还有人骂她“抠死鬼”。李素芳不聋不傻,当然都知道。但是,不抠,她心里就过不去。看见谁动了厂里的一草一木,比谁欺负她孩子都劲大,她会不顾一切和你干。
前年,厂里上新产品。因生产需要,要把水暖改成汽暖。工程队的头儿是个熟人,结算时,那人满不在意地坐到对面椅子上,掏出了结算单。李素芳接过来一看:投工178个,按每个工5.5元计,合计979元。李素芳一看就冒了火:“没有这么多!”工头说:“李书记,行行好,你批了就算事呐。拿一个厂还亏我私人吗?”李素芳说:“可是谁也别想亏厂里。”李素芳见他还要软磨下去,就马上把办公室主任与车间的负责人都叫了来。李素芳是个精明人,她早安排下两个人记着工呢。三个人锣对锣,鼓对鼓地逐天核对,结果,满打满算105个工。李素芳为厂里“抠”得401.5元,也为自己堵了一道“墙”。
李素芳可不是看人下菜的人。就是对厂里干部,她也一样认理不认人。有一次,厂里派一个干部去买石棉瓦,拿回来的发票是单价6元,45块石棉瓦共计270元。开票单位是一个门市部。不是说到物资局买吗?一遇这事,李素芳就一刻也坐不住了,跑到物资局一问,物资局说有这回事,可单价是5.3元。显然,这个干部换了发票,从中取利31.5元。她径直找到那个干部,揭了事情的底儿,最后说了一句话:“这个条子我不批。”
这类事情,工人们还会给你举出许许多多。
有人说:“素芳,你这样四面树敌,就不给自己留条路吗?”李素芳说:“人民给我的路就很宽,我不需要别的路。”        
  (张肖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