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多种声音 一个信念——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旁听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1
第3版(国内新闻·体育)
专栏:

  多种声音 一个信念
——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旁听记
本报记者 凌志军
刚走进国谊宾馆,就听说昨天晚上在民盟组委员中发生了一场意见不一的讨论。我们急问讨论了什么,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会议室笑道:“马上又要说了,你们先去听听吧。”
我们一到会议室,正碰上张毕来委员在发言:“仅仅说‘10年来教育虽有进步’太轻描淡写,我们对成绩不能不看清楚”。这正是昨晚的话题。有人认为“应当把成绩讲透”;有人说“中国教育已陷入危机”;有人认为“教育经费不足主要是国家财力困难”;有人说“关键是端正领导者的基本认识”……
看来,不同的意见确实不少。问题并不在于谁是谁非,而在于委员们表述思想,提出异议的意识并没有减弱。
沈元委员接着发言。他说:“民主协商制度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这一年来确实有了从未有过的进步。”邬沧萍委员说:“我觉得过去的民主监督大都是‘马后炮’,文件打印好了再来讨论,你同意不同意人家照样执行,所以,更要紧的是决策前的协商制度。”
会议室里响彻着多种不同的声音。“去年活跃,今年继续活跃。”吴富恒委员对我们这样描述讨论的气氛。
“说了不白说,是所有委员的心愿”,孔令仁委员说,“去年政协会,我说‘不说白不说,说了也没用。’后来还是说了。现在看来,没有完全白说,像压缩基建,抓不正之风,都有了反应。我总结了一个三句半:‘该说就得说,不说白不说,到底说不说,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