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企业也要优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企业也要优生
皮子
真是奇闻:某个城市竟有六十多家组装冰箱的工厂!莫非冰箱是洋铁壶,几把榔头,就能敲打出来?莫非冰箱厂是铁匠铺,支一架烘炉就能开张?不,冰箱就是冰箱!这玩艺一点含糊不得。
六十多家工厂一轰而起,少不了滥竽充数的,一时这些厂家组装的劣质冰箱到处泛滥,消费者叫苦不迭。
值得深思的是,两年前,当这个城市冒出三十多家生产冰箱的工厂时,一位经济专家曾警告说太多了,应该采取措施,有人不以为然,说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何必多操心!结果,两年后竟发展到六十多家。
按理说,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某种热门产品,一时群雄并起,竞相生产,也没什么可怕。在激烈的竞争中,批量小、质量差、效益低的企业会被淘汰,批量大、质量好、效益高的企业则会发展,甚至优势企业吃掉劣势企业。可是,为什么产品有优势、有前途的企业往往优而不胜,而产品处于劣势的企业劣而不汰呢?
问题在于,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许多非市场因素严重影响着市场的发育。比如说,在财政分灶的体制下,地方为实现经济利益,必然要争上热门产品,即使经营不善,效益不好,也在那里输血打气,使其免于破产。在这样的地方,企业间的兼并困难重重,生产要素难于流动。再说,我们的经济也是短缺的经济,许多产品是卖方市场,有些热门产品虽然质次价高,也能卖得出去,其生产企业也能混得下去。
热门产品企业的上马应当讲究“优生”,即国家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统一规划,据此实行招标竞争,综合平衡,择优定点,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限制一轰而起,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使有限的资金、资源用于最能发挥效益的企业,使这些企业在竞争中从优生走向优胜。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人口不能没有优生,为了中国工业的现代化,企业也不能没有“优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