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认识铁路的“双重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交通运输总是讨论

  认识铁路的“双重性”
武汉铁路分局分局长 刘志军
武汉,地处“九省通衢”,铁路的担子很重。客运,武昌火车站每天计划票额2.7万张,而要走的旅客达6万多人,武汉始发的27列几乎天天超员,有的常年超员70%以上;货运更为紧张,去年满足货主要车程度仅为56.1%。结合武汉铁路分局的实际,刘志军谈了如下看法。
怎样摆脱铁路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呢?作为铁路运输基层单位的指挥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铁路的“双重性”。铁路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社会效益,同时创造一定的企业自身效益。两种效益可以在适当的程度上结合,但不能把两种效益关系摆得不适当。长期以来,一方面把铁路看作服务性行业,强调优质服务低运价,在社会效益上视铁路为“卒”,另一方面又把铁路看作经营性企业,强调低折旧高税率,在经济效益上将铁路视为“车”。这种认识和由此确定的相应政策,使铁路注定受到两面夹击。
其次,要抓好铁路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不断挖掘既有铁路的潜力,是我们的一贯方针。武汉铁路分局通过挖潜扩能,列车追踪时间已压到7至8分,列车牵引重量平均提高500吨左右。
第三,要适当调整铁路运价。从武昌坐“的士”去汉口10公里左右车费30元,从武昌坐特快列车去北京1200公里却只要23.8元。铁路运价太低,由此可见一斑。铁路运价低,不仅造成铁路自身积累困难,同时削弱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力,不利于客货合理分流。为缓解铁路运输全面紧张状况,尽快形成以铁路为骨干的综合运输体系,调整过低的铁路运价,理顺铁路运价与其他运输方式价格的比价关系,已经势在必行。
第四,要让全社会理解和支持铁路。航空运输,多一名旅客飞机可以不起飞;公路运输,多一吨货物汽车可以不启动;唯独铁路运输,即使列车超员百分之百,绿灯照亮,汽笛照响,大动脉一时也不能梗塞。铁路以满足社会需要和社会安定为第一要旨,因此,长期坚持超负荷运转。铁路的处境和苦衷需要国人了解和理解。有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铁路的许多事情会好办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