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雷同与混淆——技术美学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1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雷同与混淆
——技术美学随感
徐恒醇
苏联电视剧《命运的捉弄》是一出喜剧。热尼亚在除夕老同学的聚会中,因醉酒而被误送上驶往列宁格勒的民航客机,使这位主人公把列宁格勒当作了莫斯科。于是,在误会中热尼亚成了“第三者”,在爱情的纠葛中展开了不同气质和精神力量的角逐。这种剧情的构思所以能够成立,正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着建筑环境和家具用品的雷同。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同一模式的建筑群,同样的街道名称,同样的门厅,甚至连家具和门锁都是雷同的。因此,住在莫斯科第三建筑工人大街25楼12号的热尼亚,才可能把列宁格勒第三建筑工人大街25楼12号娜佳的住所误当作自己的家。这当然是一种艺术的虚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建筑和物品样式的雷同所造成的混淆却屡见不鲜。
产品对人不仅存在实用的和审美的功能,而且还存在认知的功能。在产品构成的人工环境中,人们是通过周围物品的造型取得认知定向的,并由此而决定自己的行动。人们在接触和使用物品之前,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对于个人所占有或专用的产品,人们还得通过不同的标志和特征区分出它们的所有关系,才能避免产生混淆。
产品通过造型因素直观地唤起人们的一定意象和概念,这就是产品向人们传达信息的途径,由此产品才能实现它自身的认知功能。造型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构成了一种形象化的符号系统,它是产品与人直接“对话”的一种语言,称为产品语言。产品利用产品语言来传达它的功能含义,不用诉诸文字的说明就可以使人把握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此外,产品造型还具有象征意味,可以传达出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多种意义,并给人以不同的想象和情感的激发,使人获得审美的感受。因此,产品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依据于产品的认知功能,依靠产品造型所直接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
《庄子·外物》中曾指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里已经包含了我国古代符号观念的萌芽。筌、蹄、言与鱼、兔、意之间存在一种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在产品造型与它的精神功能之间,也存在这种语言和意义的联系。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产生,为我们研究产品造型提供了分析的手段。
产品造型的独特性可以成为某一产品特有的标志,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著名设计师雷蒙·勒维为可口可乐设计的瓶子,以其独特的形式风靡全球。然而,产品造型的变化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使产品语言具有可理解性。工业化生产,由于受模具等的限制,产品一般都是大批量的,然而随着结构和工艺的改进,在款式和档次上不断开拓,可以适应于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有的国家一年就可以推出几千种手表的款式,每个季度都要改变一次产品的造型。这就进一步减少了那种千篇一律的雷同和不分彼此的混淆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