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周仪发明“周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学界剪影

  周仪发明“周仪”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她妈妈说:“女孩子就该举止端庄,仪表娴静,就叫周仪吧!”而日内瓦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的解说员小姐则联想丰富:“圆弧,即圆周,弧长仪也可称周仪,周仪发明了‘周仪’”。
周仪是水电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工程师。她发明的弧长仪酷似三角板,可以立即读出任意圆弧的长度,也能任意地分割圆周,获日内瓦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质奖。一家外国通讯社惊叹:“祖冲之的后代又在曲线度量的领域里领先了一步!”
周仪与新中国同龄。经过生产建设兵团的劳动锻炼,进入淮阴一家合成纤维厂,当上了工厂试验室的生产班长。一次,进行产品质量攻关,她发现呈倒挂葫芦状的牵伸盘之间的纤维断头最多,而要知道绕在牵伸盘上纤维的长度,却要进行繁杂的运算。她不禁心头一亮:“要是像直尺、量角器那样,有一种度量弧长的玩意儿多好啊!”从这一天起,她就同圆弧结下了不解之缘。
8小时之外,周仪忘情地潜心钻研大大小小的圆弧,试验室大门被人反锁上了,她全然不知。春节,别人回家了,试验室就成了她的一统天下,案头、床头放满了画着各种圆弧和计算的图纸。她一次又一次地把长度相等的圆弧按照多种数学规律排列。凭着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她认为找到了能度量任意圆弧长度的数学轨迹。她去南京一所大学数学系请教,评价是:“巧妙的构思,数学推导完全成立”。周仪心头一热。“但是,你找到的数学轨迹是一条人工无法精确绘制的超越函数的曲线。”一个“但是”把周仪从三伏天拉到了三九天。  
周仪感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她暂时放下了梦牵魂绕的圆弧,拣起了高中时的课本,1978年考入了河海大学。在知识的“河海”里,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智慧的乳汁,除了必修的高等数学,又自修了数值逼近、样条函数。几年下来,周仪感到自己“底气”足了,再一次向弧长仪发起了冲击。终于,一条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可替代超越函数的新曲线诞生了。
1983年,周仪走上了中国工程学会的讲坛,宣读了《一次读数量数器》的论文。她的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本人被吸收为学会会员。1985年,中国专利局授予了弧长仪的非职务发明专利,弧长仪的原理被编入了几所大学的教材。但周仪想的是,尽快让人们能用上晶莹剔透的弧长仪。正巧,上海精工仪器厂找上门来了,弧长仪的售价被定在不高于同类文化用品的标准。
度量圆弧的难题攻克了,但更多的难题在向周仪扑来。一个六年级小学生来信:“周阿姨,如果把弧长仪刻在望远镜上,不就可以量出月球的周长、人造卫星的轨道吗?如果刻在显微镜上,不就可以量出细菌、细胞的长度了吗?”
目前,周仪又迷上了非圆曲线的度量,已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