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领导重视的喜和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23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人民论坛

  领导重视的喜和忧
马尚
来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发展教育事业的时候,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任何地方要想大力发展教育,首先一条是要领导重视,而且要一把手重视,那个地方的教育才能有生机。事实也确是如此。君不见山东省省长、书记重视教育,山东的教育近几年便取得长足发展;山西省五台县县长、书记重视教育,该县教育经费长期短缺问题便得以妥善解决。近闻国家教委将奖励一批这样的领导,这是应该的。这些富有远见的领导者们,确实把发展教育当做关系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大事来抓,对于他们为发展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人民和我们的子孙都不会忘记的。
发展教育当然需要领导重视,不过,假如张省长执政时重视教育,而李省长执政时又不那么重视教育,该怎么办?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国家并不鲜见。自然,每位领导者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好恶。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事业只是随着好者兴、恶着衰,那么,所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谓的“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又从何说起呢?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是寄托在某位领导者的明智之上,这委实是教育事业的悲哀。
如此看来,要坚持“教育为本”,首要的条件并不是寻求领导重视,而应该寻求一种机制,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新的教育发展运行机制。它不随领导者的更迭而变化,而由国家立法加以确定。在现行的教育运行机制下,学校不过是行政机关的附庸,学校办学的动力和效益检验,并不是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是上级领导部门的计划指标。上级重视,教育就发展;上级忽视,教育就停滞。教育与社会脱节,教育本身亦缺乏动力与活力。
因此,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建立起新的教育发展运行机制,而且应该通过立法程序,确定教育的地位和任务、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责任等等,确保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山东省平度县,建立了全县统筹的人民教育基金,经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使其成为具有地方法规性的制度,这就保证了不管谁当县长,人民教育基金制度都将执行。如果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以国家立法或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那么,无论张省长、李主任,还是王市长、马县长,都将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去履行他们的职责,真正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而无须人们去呼唤他们重视。
唯其如此,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发展之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