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昨天今天和明天——冯玉忠代表谈改革与治理整顿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30
第3版(国内新闻·体育)
专栏:

  昨天今天和明天
——冯玉忠代表谈改革与治理整顿的关系
本报记者 莫新元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素有“实践型经济学家”称号的冯玉忠,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已有一星期,您有什么想法?
冯玉忠:我总的感觉,我们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时,谈表层的多,谈深层的少。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是体制型的通货膨胀。我们现在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工作失误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昨天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的。不这样看,治理整顿就会与深化改革脱节,也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建设几度过热、几番调整。
记者:您认为旧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冯玉忠:一是就业和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大锅饭”;二是产权制度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缺乏竞争机制,助长了只思索取,不求奉献的懒汉思想。我们的工时效率之低,举世罕见。缺乏产权约束力,使政府行为急功近利,一味扩大基建规模,不考虑效益和后果;使企业行为短期化,只图眼前利益,对资产增殖无兴趣;使亿万职工的货币收入只能单向投入消费,“不买田地不买房,有钱就买彩电和冰箱”。这些正是造成超前消费、供求失衡、物价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不良循环的病根。
记者:昨天的病根,为什么会集中到今天来发作呢?
冯玉忠:通货膨胀昨天也有,不过由于当时实行单一的产品经济、有强控手段而没有爆发出来。
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一些消极现象也伴随而来。我认为,小商小贩发大财、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不是商品经济带来的,恰恰是商品经济不发达造成的,只能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来克服。人们对分配不公平不满,但是,首先要认识清楚,平均主义是最大的不公平。改革需要完善、配套,但绝不能走回头路。
我认为人们对资产的关切度过低,既是稳定经济的潜在威胁,也是下一步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要有紧迫感。
记者:今后两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整顿,这跟您所说的探索是否有矛盾?
冯玉忠:治理整顿也不能搞短期行为。今天的治理整顿,是为明天的改革创造条件。我们今天不得已采取一些应急措施,要把道理讲明,要尽可能避免为下一步改革设置新的障碍。中央要抽出一部分精力来为明天着想。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产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推迟出台,但应该允许试点;理论探讨、舆论准备及操作程序的设计,则必须超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