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首都商业界理论界人士提出 商业文化学值得研究 应从新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3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首都商业界理论界人士提出
商业文化学值得研究
应从新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本报北京4月2日讯 记者戴玉庆、潘岗报道:当“变形金刚”涌入国内玩具市场时,家长们大多只把它看作是一种进口商品的冲击波,而“变形金刚”却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注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几何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形象,巨人倏而变作汽车,转瞬又成了飞机……“这表明,商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商品交换是一种文化的交换。”
昨天,商业部部长胡平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倡议专家学者和商业工作者认真研究“商业文化学”。
这次由中国商报举办的“商业文化学”讨论会吸引了许多人。胡平表示了他对首都商业的某些缺憾之感。他说,马克思把小农经济比作一口袋互不关联的马铃薯。北京的许多商店、储蓄所、地铁站、厕所几乎都各自分离。其实它们联系起来更能方便顾客。例如,地铁站口是办商店的好地方,商场附近则最应修建公厕。这种现象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不发达,商业文化也就带有落后的痕迹。他认为,研究商业文化应该以促进改革,发展商品经济为宗旨。
哲学家李泽厚对于“商业文化”的看法既富有幽默感,又颇为深刻。他说:“3000万商业职工的情绪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服务质量反映了商业文化的水准。”他认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商业文化必然要起步。搞商品经济就要赚钱,但我们又应保持人情味。又要言利,又要言义,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是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考验。
北京隆福大厦总经理刘振昌等一批企业家也认为,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如“童叟无欺”、“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等,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商业文化。
会上,专家们还从文化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视角,“商业文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展开了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