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煤气包”话形势——记济南军区某部一次形势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从“煤气包”话形势
——记济南军区某部一次形势教育
去年底,几十年前铁人王进喜发誓要扔进太平洋的“煤气包”又在河南开封市的公共汽车上“露脸”了。
一时间,此事进入街谈巷议,驻地军营内大家也议论起来。
有人说:“王铁人早把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了太平洋,如今又捡了回来,这形势咋整的?”有人悲叹:“看来形势倒退了……!”
这件事很快引起部队领导的重视。党委决定从“煤气包”谈起,在全部队开展形势教育。党委不定调子,由干部战士各抒己见。
讨论很快形成两种主要观点:有些人认为,我国的用油机具发展了,原油产量供不应求,于是“煤气包”出现是正常的,是好事情;有些人认为,“煤气包”架在车上,有碍观瞻,也显得落后,它的重现是改革一定出现糟糕局面了。甚至有些人对改革成功产生了怀疑。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更多的材料,部队请来了开封市副市长张景祥,请他介绍驻地形势。从热门话题讲起,由驻地看全国,拓宽干部战士的视野。
十年改革,使开封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53倍,粮食总产量增长7.6倍,乡镇企业产值翻了四番。
但是,正像许多地方一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开封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人的思想观念陈旧,不少干部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农业落后,工业产值仅相当于南方省份的一个县;缺电、缺水、缺燃料等,对这些现象,如果不作正确的分析和比较,眼睛只盯住问题的确会越看越泄气。
部队还组织官兵走访了开封市公交公司和开封石油公司。这两家公司领导介绍,开封市街头上的气包,已与昔日王铁人所看到的气包有着质的不同,那时气包里装的是煤气,今天的气包里装的是天然气。那时我国的原油产量仅有十几万吨,确实是无油可用。1987年我国的原油产量已达1.34亿吨,产量跨入世界产油国前5名之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用油机具的不断增加,加上受石油开采、炼制和运输的限制,各地计划内供油缺口较大。开封市公交公司现有客车142辆,但计划内用油仍是1982年70辆车时的指标。目前,该公司每年要添600吨高价油,而每吨高价油高出平价近600元,加上其它材料涨价因素,市财政每年35万元的补贴犹如杯水车薪。所以,为了保证群众乘车不受影响,开封市便寻找出了以气代油的办法。尽管这些漂亮的客车驮上个大气包,“有碍观瞻”,但此举的作用不可低估。公共汽车每公里用汽油的开支需0.24元,改用天然气后,开支只需要0.10元,它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节约了汽油,缓解了当前石油供应紧张和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
形势越看越清,认识趋向一致;改革十年成绩巨大,但目前的困难很多,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大家的路要大家铺”。现在该部队的官兵为驻地发展纷纷献计献策。同时练兵的热情更高了。       
  (韩瑞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