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五四”与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3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五四”与青年
  远志明
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而,我们却称之为青年运动,定名为“青年节”。这意味着什么呢?
从史实来看,无论是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爱国救亡运动,还是在此之前的文化启蒙浪潮,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其先导的;也就是说,“五四”的伟大功绩首先是属于那一代青年的。不仅如此,即使“五四”之后中国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应当首先归功于青年知识分子。毛泽东说,“五四”以来,中国的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又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见《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35岁,李大钊参与领导五四运动时30岁,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毛泽东28岁,李达31岁,南昌起义时周恩来29岁。推而广之,《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时年仅20岁,创办《火星报》时30岁。如此等等,都可表明,不仅中国、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是由青年发起和传播的。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初是青年人开创的,是吸引广大青年、充满青春活力的事业。那么,一百年后,七十年后,四十年后,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青年的关系如何呢?青年们在其中是否仍然具有先锋性和开创性的价值呢?
无疑,在任何时代,青年的独特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问题只是他们能否充分表现出来。历史一再证明,凡是与青年息息相通的事业,必定会像青年人的生命力一样,蒸蒸日上,势不可遏;凡是无需青年作为、甚至招致青年作对的事业,必定每况愈下,力所不支。一个民族也如此。李大钊当年曾说:“人类之成一民族一国家者,亦各有其生命焉。有青春之民族,斯有白首之民族……白首中华者,青春中华本以胚孕之实也。青春中华者,白首中华托以再生之华也。白首中华者,渐即废落之中华也。青春中华者,方复开敷之中华也”(《青春》)。
今日改革开放,便是与当代青年息息相通的事业。眼前看来,尽管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从长计议,必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青春,正系于此项事业之中。
青年人不可蔑视和不可战胜之价值,并不在于青年终究要代替老年的自然淘汰法则,而在于唯有青年身上具有人生长河中许多不可复得的宝贵精神,唯有青年时期,展现着人的生命中那种勃勃的青春活力。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概括了青年的六个特征:“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此语并非言过其实。
青年,是一个永恒的字眼,但对于人来说却是短暂的;每个人都要从青年走向老年,只留下青春的回忆。青年,又具有变动的内含,上一代的青年是这一代的老年,这一代的青年也是下一代的老年;上一代充满青春活力的创举,这一代却成了历史的陈迹;这一代听来刺耳的言论,下一代会成为老生常谈。所以,青春,连同它的宝贵精神,是不会永久属于任何人的。当我们走过了青春年华之后,不应再为昔日的光彩而陶醉;而应当面向新一代青年,重视他们身上具有的青春价值。昔日的青春今日已不再是青春,昔日的前进今日已不再是前进,昔日的开创今日已不再是开创。唯此,青春才永远有迷人的风采,进步才能不断达成,开创才永远是激励人心的事业,人类社会才不会停止不前。
当然,青年人有青年人的弱点:缺乏经验,容易激进,虑事不周……好在青年人还有机会逐步消除这些弱点:他们拥有时间,而且终有一天还会有机会指出下一代青年的上述弱点。然而,老年人的某些弱点却是没有更多机会克服的,这一点,说来太不公平。当然,明智的老人会借助青年来弥补自身的弱点,正像聪慧的青年会不等自己白了头,就从老人那里攫取了必要的智慧和经验一样。
青年人的弱点并非绝对的弱点,它是与其优点相联系的。同样,老年人的弱点与优点也是相辅相成的。正像老年人一般是社会的致稳因素一样,青年人一般会赋予社会以活力。五四时期,陈独秀曾精辟地点明:“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青年的价值是宝贵的,但并非任何条件下都能得以发挥。条件之首,是青年人自身应当自觉,“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自古以来,“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于今说来,少年老成并非全是益事美德,年长而勿衰,倒是该极力赞扬的,因为我们恰正处在焕发民族青春的时代。
社会重视青年,才能焕发出青年的活力,进而振奋民族的精神。而重视青年,首要的是尊重青年的开创性,因为正如毛泽东所说,唯有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有开创精神。而尊重青年的开创性,首要的是尊重青年思想和知识上的开创性,因为唯有这才是具有普遍和深远意义的东西。当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开创,是思想的开创;“五四”在中国的开创性,也是思想观念的开创;今日改革开放的开创性事业,也是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结果。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继续前进,还需要更深刻更广泛的思想开创,这是毫无疑义的;而这种开创,离不开青年,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青年要求社会尊重自己,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请求别人珍视自己的价值,不如自觉奋斗创造自己的价值;青年的事业只有靠青年人自己开创,历来如此。历史从来不恩赐那些虔诚的请求者,而偏爱那些勇敢执拗的开创者。马克思证明了这一点,“五四”青年们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韧,都曾是一代青年的开创性事业。今天,现代新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成为蒸蒸日上、势不可遏的事业,不是仍然应当是、而且必定是一代乃至几代中国青年们才能实现的开创性伟业吗?对于这一点,老年、中年和青年们是否都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呢?
尽管青年人一代又一代的交替,青年的价值永远是宝贵的、不可替代的。尽管任何一桩事业都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唯有青年所代表的事业永远属于未来。任何一项事业只有赢得了青年才能赢得自身,任何一个民族只有振奋了青年才能振奋自身,让我们再一次这样诚恳地告诫我们艰难的事业和我们古老的民族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