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寂寞之道”与“赤子之心”——访孙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3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寂寞之道”与“赤子之心”
——访孙犁
本报记者 刘梦岚
老作家孙犁,浩劫过后,创作再现高峰。
孙犁晚年足不出户,默默笔耕,已向读者奉献出散文、论文集十几种。
孙犁重为文之法,尤重为文之道;重文章品格,尤重作者人格。其人诚挚、耿介,其文质朴、情真,针砭时弊,直言爱憎,不惮于“犯忌”。
有人称之为“古怪的老头儿”,恐未能真正理解其人其文。
记者:您曾说过,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保持一种单纯的心,即“赤子之心”。究竟什么是“赤子之心”?
孙犁:“赤子之心”,即安于寂寞之心。文章是寂寞之道,要从事写作,就要甘于寂寞,不受外界名利的诱惑和干扰。人心安静下来,才能像小孩子看这个世界,平静而真实地反映现实。倘若总想着做官、发财,心就不能纯净,怎么可能真实地感受和反映现实?
记者:在中国历史上,安于寂寞状态从事写作而有所成就的,恐怕不乏其人吧。
孙犁: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也可说是一条规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仲尼、屈原、左丘、孙子等人皆因“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才“述往事,思来者”,从事写作的。其意思就是:文章是寂寞之道。白居易、苏东坡、陆游、柳宗元等,也都是因不得意而从事写作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了诸多繁华热闹,但他的心境不寂寞?
记者:“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看来,大诗人李白说得不错。
孙犁: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大思想家王船山,著作等身,浩如烟海,还不是因为他常年藏在湖南的深山里,静下心来,埋头从事著述吗?比如,他读司马光的《通鉴》,写了那么厚的一本《读通鉴论》,而且文字非常漂亮,非常有感情。我举这个例子,决不是提倡人们躲进深山,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说明,要从事写作,必须心静,哪怕是在尘世喧嚣之中。
记者:可见,“安于寂寞”不仅可以使作家真实地感受和反映现实,而且可以使作家创造出美的语言、美的艺术。
孙犁:是的。只有安下心来,才能像《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心像明镜一样,听到天籁地籁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美的语言,达到美的效果。一个作家,如果忙于利禄、声色,忙于参加各种聚会、评奖,忙于出入各大饭店,还能保持良好的创作心境?还能有那么多时间去推敲和创造美好的语言?不仅作家如此,画家、音乐家及其他艺术家也是如此。当然,这只是从我个人的思想和体验来说的,不能概括别人。
记者:现代作家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孙犁:鲁迅先生就是。他在《赠邬其山》一诗中说:“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这虽是一种讽刺的笔调,但依我看也道出了鲁迅先生当时内心的寂寞之情。他是在寂寞之中才读书、写作的。
记者:如果鲁迅先生也去混迹官场、追名逐利,恐怕中国就没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了。当代大学者钱钟书也是最甘寂寞的。他不想出名,但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却成了传世之作。
孙犁:所以我有时开玩笑说:“作家就是作家,不要去做官,弄得两耽误。”我过去也当过小头头,可我干不了,后来干脆什么都不当了,能出去下去时,尽量多接触社会;老了就坐在家里读书、写文章。我觉得这样很心静。当作家就要耐得往清贫、寂寞,就不能荣华富贵。当然,人各有志,有的作家愿意并能够当官,我也能理解、原谅。
记者:可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各种名利、特别是“金钱”,诱惑力确实不小,要做到安于清贫、安于寂寞,也不那么容易。
孙犁:自古以来,文章为“稻粱谋”也是正常的,但不能单纯为了“谋利”而写文章。作家固然是个体的特殊精神劳动,有点像小作坊那样出产品,但不能像做买卖似的,买空卖空。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作家,特别是一些青年。少数人为了赚钱,写了一些低级庸俗、甚至没落颓废的作品,一时得到鼓掌喝彩,名利兼收,但不管这些文学叫什么名目、什么流派,从长远看,总是没有价值、没有前途的。改革是进步。不是一改革就得出没落、颓废的东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是健康向上、鼓舞人心的。无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我们的文学都应该是促使人类进步的。(上)
(附图片)
孙犁像
苗地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