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资金短缺困扰着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6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资金短缺困扰着企业
本报记者 梅洪如
不久前,在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门口,一位衣帽整齐的“不幸者”举着牌子,声称要绝食到底。络绎不绝的围观者向他投注好奇的目光。这人是长春第一机床厂财务科王副科长,受厂长委托,到东方电机厂索要货款,要不到不回去。
东方电机厂厂长打电话给长春第一机床厂厂长,征询解决办法。长春方面回答:欠款必须还;老王身体不大好,要注意他的健康。
这两个厂有长期协作关系,往常双方的厂长、科长们见面都很客气,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却变得“六亲不认”了。他们闹个人意气吗?当然不是,都只为企业资金紧张,急得乱了招数。
近几个月,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愈演愈烈。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二重型机器厂、沈阳重型机器厂等国内十大重型机器厂,是专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提供装备的机械工业基地,被称为“国宝”,可是目前这10个厂家家陷入欠款的困扰中。累计外厂欠这10个厂4.9亿元,10个厂欠外厂2.8亿元。“十重”之一的太原重型机器厂,去年9月交付鞍钢价值1200万元的设备,货款至今未还,一次一次催讨无结果。鞍钢在去年经济过热中固定资产投资超过规模,现在要压缩,已经投进去的,撂在工地上。以往可以调用其它资金还款;现在谁都缺资金,还款,对不起……“要命有一条”。
可是,拖欠对一批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确实是要命的。人家欠他们的,要不到手,干着急;他们欠人家的,逼债可凶了。许多给他们提供原材料的钢厂、供货单位提出:要买新料,得先归还旧债,否则终止供货关系。而且,新料新章程,要买得预付130%的货款,怕你再拖欠。不少重型机器制造企业被逼得走投无路。“一重”、“二重”等几个厂一季度都一度停产或半停产。记者问道:“你们也可以使硬手段把款要回来啊?”“那不成,我们的产品都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不付款也得保证供应。”几位重型机器厂的副总会计师抱怨说。
现在各地都在压缩贷款规模,这些大企业在地方上便成了“后娘”的孩子。地方信贷资金有限,主要用来维持地方企业的开支,因为那是地方财政的水源。于是,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就被推到北京去解决困难了。今年以来,哈尔滨、四川、上海三大电站设备制造集团,先后派了15位总会计师、副总会计师到北京,他们各自带着厂长的嘱托:要不到钱不要回厂。
资金饥渴困扰着国营大企业的经营者们,也牵动着每个生产者的心。许多企业买原材料没钱,发工资也拿不出钱。没有办法,有的想出了“分期付款”的新招:发薪头天先给40%,过两天等筹到款后再发30%。有的实在没办法,只好强迫储蓄。工人们说,“3年困难时期”都没有见过发工资这么困难的。四川有个大企业的食堂里,工人们排着队,边敲饭碗,边唱国际歌。
如果让这资金饥渴症任其延续下去,那末,各大企业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的生产任务都难完成。而且影响到下游企业。比如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的电机、汽轮机(发电设备主机)生产任务完不成,将影响明年下半年、后年上半年国家的电力生产和供应。主管这些企业的机械电子工业部如实地向上反映了情况。国务院当机立断,拨出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工商企业缓解流动资金困难。
记者采访之时,资金正在下达,有的已收到,有的还没收到。收到钱的企业像久旱遇甘露,重新恢复了生机。太原重型机器厂向部里打电报称:“2000万元贷款已入帐,全厂职工欢欣鼓舞。我厂正将全部款项用于生产急需,工厂生产正全面恢复。”
但是,主管部门同志讲,这些资金只能缓解大企业燃眉之急。治本的办法,一是要解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拖欠;二是要核定这些企业生产需用的流动资金总额,然后戴帽下达,专款专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