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晚霞满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7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晚霞满天
本报记者 郭嘉
夕照时分,我们驱车来到贵州省榕江县十里侗寨的“三宝”大坝,本想在此稍憩片刻,不意“撞”进了“老人之家”。乘着老人们谈兴正浓,我同他们聊了起来。
记者:据我了解,目前在少数民族村寨里自发成立老人组织的还很少,能否给我介绍一下这里老人组的基本情况?
杨广荣(77岁,口寨村老人组组长):好的。在我们中宝乡,有3个村已自发成立了老人组。口寨村老人组是1981年成立的,现有33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3岁。以往,我们这些老头子整天无事可做,日子长了觉得怪腻烦的。我们想,与其闲着难受,还不如带个头起来造林,于己于村,都有好处。从那时起,口寨村的植树任务就归我们老年组了。1982年以来,我们共植树6万多株,先后7次受到州县的表彰。过去山中连一根树枝都难找,现在看到一片片树苗在我们手中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者:除了植树外,在寨内,你们还做些其它力所能及的活吗?
杨发经(70岁,原中宝乡乡长,1980年退休):有哇,像寨里敲梆打更、看塘护院、排难解纷、防火护林的事,都是由老人来管。去年5月,村民黄胜基(双目失明)在家烤柴,不慎引起火灾。中午时分,全村劳力出工未归,我们老人组马上前往扑救,避免了一场大祸。
杨广荣:现在有不少年青人骂我们做长辈的在婚姻问题上设路障、唱“白”脸,其实在这件事上,我们老年人也有有用的地方。就说上个月吧,村里有两对情人“私奔”,女方父母感情受刺激,我们赶紧劝解、疏通。还是老年人说话有份量,经过我们多次上门调解,双方父母重归于好,两对情人终成眷属。年轻人一旦结婚,我们就积极动员他们计划生育。由于工作做在前,33个老人的孙媳妇无一例超生,口寨村多次被上级评为“文明村”哩!
记者:口寨村之所以屡次被评为“文明村”,是同你们老人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老人适度地参加生产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又能修身养性。
吴正兴(88岁):俗话说,老来情比少时浓。老人最容不得孤寂了。寨里人为什么称我“晚年青”?一是我和青年人相处得好,没有什么“代沟”,不像古人说的“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二是经常活动,修得鹤发童颜。我这般年纪还从未感冒过。有空到河边网网鱼,去林中遛遛鸟。总是心平气和,从不叹老嗟贫,自然百病不生。
杨希荣(73岁,老中医):年岁不饶人啦!我原在榕江县医院工作,一晃人就老了,离休后我也曾一度有过失落感。我这个人向来耐不得寂寞,于是,就办了个私人门诊部,为乡亲们看病。此外还组织了一个乡侗戏班子,招了18名演员。我常教演员们唱的曲目有《丁郎龙女》、《刘世瑶》、《夜郎》、《秦娘美》等。乡侗戏班先后到过贵阳、昆明、柳州等地演出,很受欢迎。
记者:听说在侗族地区,老人最受尊敬,都说“家有老,是个宝”。年轻人把尊重、体贴和赡养老人视为天职,一般到了五六十岁的人,儿子媳妇就不让他们干农活了。
杨广荣:是这样的。我有儿有女,他们都对我非常孝顺。自从老伴死后,我的责任田就由他们分种。儿媳妇们也很关心我,知道老人喜欢吃淡、软、温的食物,经常为我熬些油鸡汤、牛肉汤、排骨汤、绿豆汤等等,水果和其它“荤蔬”,也都要切碎、洗净、煨烂了给我吃。没有比她们再贴心的了。
记者:这才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啊。衷心祝愿你们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
(附图片)
贵州省榕江县水路运输便利。图为侗族姑娘准备撑船为过渡行人服务。 李兴洲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