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异域他乡的打球生活——访谢赛克、童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8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异域他乡的打球生活
——访谢赛克、童玲
早就听说有不少中国乒乓球队老队员在西德打球,记者很想趁采访多特蒙德世乒赛之机会会这些老熟人,听他们“侃侃”在国外的打球生涯。
真巧,比赛开幕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先后碰上谢赛克小两口,还有童玲。赛克着白上衣,还是原来的样子。童玲穿了件漂亮的淡黄毛衣,略胖一点,显得比过去更沉稳。
赛克出国已有三年,先在法国打球兼教练,去年转到西德萨尔布吕肯俱乐部打球。他告诉我们,目前,共有20多名从中国来的乒乓球选手分散在西德各俱乐部,郭跃华、梁戈亮、曹燕华等名手都在这里。
赛克说,近几年,西德重视开展乒乓球运动,组织了一万个乒乓球俱乐部,拥有70万乒协会员。水平高的俱乐部都愿意聘请国外名将加盟,扩大影响。在西德打球收入高,人家邀请你,为何不来?
鉴于国外的习惯,我们不便打听他们的收入。不过从侧面了解到,像郭跃华这些名将,年薪加各种比赛奖金,至少有五万马克(约合10万元人民币),俱乐部还提供住房,并借给汽车。这样的待遇比起欧洲其它项目职业运动员算不得什么,但对国内运动员来说却非常有吸引力。
“这里的打球生活紧张吗?”我们问赛克。
“比赛相当多,有欧洲俱乐部杯赛、德国杯赛以及西德锦标赛。比赛多采用主客场制,打四人对四人的团体赛,场次比国内多得多。比赛季节里我们每周都要乘车跑,到一个城市下车就打,赛完马上开车前往另一城市。”
“你觉得有意思吗?”
“没什么意思。”赛克对这种作为谋生手段的打球生活似乎有点腻了,“和以前代表国家队打球完全不同,那时为国家荣誉奋斗,要争世界冠军,现在为个人打球,没那么大压力,打输打赢无非少几个钱多几个钱。老板聘多久我就打多久。”
童玲则不然。她去年8月才来,在离多特蒙德不远的杜尔门俱乐部打球。她觉得这里一切新鲜、有意思,而且待遇不错,生活舒适。俱乐部里只有她一个中国人,球友们对她很友好,比赛训练之余常邀她一块玩,还教她说德语。童玲说,她那个俱乐部球员不多,大部分是业余选手,下学或下班后自愿来打球,兴趣很高,有的人家里还买了球台。我们问她俱乐部经费从何而来。她说,西德政府规定,公司企业每年要拿出利润的5%用于文教事业。因此许多大公司都积极赞助或组织体育俱乐部。
“你们将来会代表外国队参加世界比赛吗?”我们问道。
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想过改变中国国籍的问题,怎么可能代表外国队呢?”
                 本报记者 刘小明 江建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