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访问归来话蒙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8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访问归来话蒙古
本报记者 丹林
3月中旬,应蒙古外交部邀请,记者对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10天中专访了蒙古一些部门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参观了工厂、农牧合作社、学校等,广泛地接触了蒙古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蒙古的建设成就给访问者留下深刻印象。经过60多年的努力,蒙古由一个落后的游牧地区建设成一个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200美元的中等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粮食自给的国家,一个基本没有文盲、人民注重社会公德的国家。据最新的统计资料,1989年国民收入构成中,工矿业占34.2%,农牧业占18.6%,商业服务业占27.5%。近20多年来,蒙古工矿业发展迅速,种植业成绩明显,而畜牧业却停滞不前,存栏牲畜总在2300万头左右徘徊。为什么传统部门落后呢?人们认为,(1)60年代初完成的合作化运动及长期来领导工作中的行政命令方式伤害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2)沉重的出口任务常迫使合作社宰杀未达标的牲畜、甚至母畜,影响了产羔与繁殖。
蒙古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低。1987年人均消费肉类及肉制品86.7公斤,奶及奶制品113.6公斤。国家职工月工资600图克里克(蒙古货币单位,官价3图约合1美元)。城镇居民大都穿着呢大衣、皮鞋、皮帽,牧民的传统长袍、毡靴质量也不错;纯毛地毯、壁毯为许多家庭所拥有。当然,蒙古日用消费品生产相对落后,40%的生活必需品靠进口,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遥远的运距,不仅提高了商品价格,也难以保证正常供应。乌兰巴托市副市长贾登巴说:食品与日用品是市政当局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商品丰富,近在咫尺,历史上又有过传统的联系,深为蒙古群众所渴望。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鲁夫桑道尔吉希望下个五年计划能调整出口物资的流向,扩大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商品交换。
改革,是蒙古当前的热门话题。去年,是蒙古迈出改革步伐的第一年。蒙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党的活动要置于国家宪法范围内;各级人民代表呼拉尔要真正享有权力。要使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在党的政治领导下,政企单位、群众团体应独立地开展工作。要深化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选举要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精简机构,国家部委局已减少约1/3。
在经济方面,实行计划新体制,实行《国营企业法》,要求企业实行完全经济核算、自筹资金、自我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委员会协助厂长管理企业,厂长对经营活动及最后成果负全部责任。在农牧业中,扩大自留畜,推广租赁与承包方法。此外,国家还颁布《合营企业法》,鼓励外资流入;国家从限制转向支持公民从事个体劳动和发展劳动合作社。
当然,蒙古的改革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蒙古同志强调,改革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蒙古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改革十分关注,渴望直接地了解中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