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由“技”入“道”的郭子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8
第8版(副刊)
专栏:

  由“技”入“道”的郭子绪
  牛克诚
人们常把临池挥毫的书法创作称为“游于艺”。可是,汉字的线条、必要的法度等限制,却使得那自由自在、与自然生命浑然一体的“游”的境界显得异常遥远而不可期遇。就在目前书坛的大批书家正沉湎于“个体书风”而复制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郭子绪却关注着对“游”的境界和对自然生命的精神的把握。
当然,这首先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技艺的修炼。郭子绪25岁开始学习书法,在这汉字线条的艺术天地里,他几乎近似贪婪地吸吮着传统书迹的精华,从三代吉金到近人翰墨,从朴厚的碑刻到流转的帖字,他无不忘我临写。对笔、墨、纸、水乃至心绪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他也悉心总结,积累了一整套的与不同时境、材料相适宜的调整手段,并以此经营起属于他的朴野真率的个性书风。《日日临池把墨研》、《东风夜放花千树》和《左琴右书》等作品展示出郭子绪超绝的书法技艺。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质地和表情,用笔的使转和态势,章法营造和效应等都在郭子绪的把握中化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面对这种语言,欣赏者所玩味到的是由其形式美所诱发的审美愉悦,而创作者所体验到的则是由其“技”的纯熟而获得的充实感。
郭子绪没有驻步于“技”的自足,他一步步地切近“游”的境界。这正是一个由“技”入“道”的升华。游的境界其实就是创作者与生生不息、浩然长流的“道”的合一。因此,我们勿宁说郭子绪是书坛的一个“体道”者。他近两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寒山寺》和《百花……》等作品无不充盈着与自然生命浑然同一的“道”的自由精神。在这些作品中,所有的规范、限制都被淡化,郭子绪获得的是由“技”的解放而焕发的自由的快乐。从创作心态的冲淡平和,到创作过程的随心所欲,再到作品完成形态的平淡天真,“游”的精神一以贯之。在这些作品面前,我感受到的不再是技巧形式的机趣,而是线条轨迹的无拘无束、生命节律的张弛疾徐、自由超逸。        (上图为郭子绪的墨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