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回忆“抗大”的教学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17
第3版()
专栏:

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回忆“抗大”的教学生活
牛克伦
编者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指出:“在国家财政尚有困难,国家建设又迫切地需要大量技术干部的情况下,必须用革命的精神和革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一方面,过去和现在我们都有不少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在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就介绍了用革命的精神和办法办学的一些实例,可供各地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去学习;但在我还没有去延安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陕北生活太苦,受不了,最好是不要去。”的确,有的同学跑到延安看了看,受不了苦,便离开了。当时我和几个同学(都是进步的青年)商量了一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怕苦,一定要去。”因为那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我们痛感没有民主自由的苦,我们连讲抗日民主自由的权利都没有。所以我们决心奔向延安。在西安经过八路军办事处的许可以后,我们便坐着长途汽车,只有一天半时间,便胜利地到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我被分配到抗大第三大队学习。那时的校长是林彪同志,教育长是刘亚楼同志。这时已是第三期了,全校学员分编为三个大队,第一、二大队的学员都是经过长征的老干部,第三大队的学员是新参军的知识分子。
当时延安军民的物质生活确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吃饭、穿衣、住房更困难。但同学们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终于战胜和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记得非常清楚,同学们为了克服校舍不足的困难,在校首长号召和领导下,和教职员一起,展开了挖窑洞的竞赛运动。许多在外面过惯学校生活的同学,都以钢铁般的意志、烈火般的劳动热情,参加了这个艰巨的窑洞建设工程。每天清早,大家荷着锄头、铁锨,推着小车子,走向工地,一边走,一边唱着“建设新校舍”歌:
“挖窑洞,建校舍,是我们伟大的事业。
挖窑为学习,学习为抗战。
我们不怕任何困难,
我们永远勇敢向前。
…………………………”
大家愉快地走向那指定的地区——延安附近的黄土山坡上,进行紧张而愉快的建设工作。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三百多个崭新的窑洞便整齐地排列在我们的面前了。
房子问题解决以后,同学们紧接着又响应了党的号召,积极参加生产,解决食粮和菜蔬困难。同学们一面坚持学习,一面上山开荒,播种高粱、谷子、棒子等作物,又种了萝?、白菜、南瓜、山药蛋。用我们的双手把荒地变成了良田。收的粮食、菜蔬,我们自己吃不了,就把多余的当公粮交给了政府,帮助政府救济了不少灾民。秋后,同学们又组织起来,用生产分得的红利,买了纺线车、棉花、羊毛等,进行冬季手工业生产。大家亲密地愉快地团结合作,纺纱的纺纱,织布的织布,仅仅一个冬天的劳动,每人便得到了一件毛衣、一双手套和一双毛袜。因为这是自己亲手劳动的果实,穿在自己的身上,个个感到格外的温暖。有些同志的毛衣和手套到现在虽已十几年了,但还保存着舍不得用,准备把它们当作永久的纪念品。
那时在学习用具方面也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什么成本的书,只有些油印的教材和简单的文具。这些情况,说明了当时延安的物质条件是多么的困难;但我们和延安人民一样,同艰苦,共患难,团结一致,克服了困难。我们在精神上感到无限的愉快。队首长经常给我们讲:革命工作总是有困难的,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并告诉我们,一个革命者决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发扬红军的坚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胜困难。尤其当我们知道和看见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共中央其他的领导同志,同样也住着窑洞,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的时候,大家对当前的生活不但没有感到苦,而且以能吃苦向困难作斗争为无尚的革命光荣。
在延安时,学校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没有教员,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一个是聘请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兼教员,一个是请中央的首长作报告(上大课)。当时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康生、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都曾给我们作过不少的报告。当同学们听说毛主席要来给我们作报告时,大家高兴得连饭都不想吃了,只感到时间过得太慢了。纷纷议论着:毛主席怎么还不来呢?当毛主席来了,走上讲台时,有许多同学都跳起来,想看看自己的领袖。毛主席在有一次讲话中,指示大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这些宝贵的指示,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青年像潮水一样地涌向延安时,抗大为了适应新的任务,扩大了学校的范围,在人多屋少的情况下,一、四大队从延安搬到蟠龙和瓦窑堡。这两个地方都是受过战争摧残的。但瓦窑堡的房子还是相当多的,本来我们可以少化费一些劳动,就能进行教学工作的,只因当时瓦窑堡是一个统一战线的地区,国民党的县政府极端仇视抗大,不允许老百姓把较好的房子让给我们,只许把一些破烂不堪、没有门没有窗子的破房子或破窑洞腾出来,室内外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和荒草。经过我们向群众宣传解释后,群众才自动地给我们让出了一些房子,但仍不够住。我们一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和国民党的县政府进行斗争,全体教职学员和事务人员又一次发扬了坚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光荣传统,大家一齐动手,首先铲除了荒草,清除了垃圾,修理了房子,安好了门窗,然后又用石灰、白土、黄土把室内外刷洗得焕然一新,使破烂不堪的房子变成了一座座整洁的书舍。没有教室,同学们又用双手把破庙、羊圈改造成十分整洁的厅堂,里边挂着领袖像,贴着标语和墙报。在天气暖和时,就把教室安设在广场上或山坡上,用砖和石头叠成桌子和坐位。在墙上用烟灰涂上一片黑,作为上课用的黑板。没有粉笔的时候,就用从墙上拆下来的石灰块当粉笔。有的同学因为没有蘸水笔尖,就用苇子秆和乌鸦的羽毛,削上一个尖尖来代替钢笔使用;没有笔记本,就找一些破旧的书,利用行和行间的空白处和上下空白的地方写字,或翻过来写字。总之,一切可能利用的废纸都被利用了。为了活跃文化娱乐生活,同学们往往跑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沙子来做跳高跳远用的沙坑;利用旧木料自己制造单双杠、跳高架、篮球架。一句话,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困难,改造了学习环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所给予我们的阻挠。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不让国民党反动派来侵犯、捣乱,我们经常地拿着武器,严防着敌人的袭击。
今天,中国人民胜利了,学校也更加扩大了。我们发扬了抗大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各种近代的军事学校:高级步兵学校、航空学校、炮兵学校、海军学校等。它们比起当年的抗大,不知要大多少倍;在教学条件上也不知优越多少倍。我想凡是住过抗大的同志们,一定会为学校的发展而感到无限的兴奋和光荣。学校的发展不是偶然的,是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毛主席的亲手培养下,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战胜了困难,击败了国内外的反动敌人,才获得的光荣成果。随着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学校也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了,它为人民的军队培植了成千成万的干部。(附图片)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学们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场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