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怎样用革命精神建设学校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17
第3版()
专栏: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怎样用革命精神建设学校的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领导方面,二年多来用革命的精神和办法建设学校,为国家节省了五亿元以上的财富,并使学校不断发展;同时通过参加劳动,使学员们获得了更好的锻炼和改造的机会,成为国家建设的人材。
一九四九年西安解放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由延安搬到西安,借用裕泰纱厂和东北新村的一部分房屋作为临时校舍。这些房屋已经缺门少窗,破烂不堪;但是学校要按时开课,怎么办呢?领导方面就发动了全体干部和学员帮助搬运木料和砖瓦,修补校舍,铺平道路,开辟了运动场,这就保证了学校能够很快的开学。
不久,学校迁设永乐店和通远坊两地。在迁校过程中,干部和同学步行十里甚至三十里路,帮助学校装卸了六百丈木板和十二个车皮的校具。永乐店的校舍,原是一家打包厂的厂房,五幢库房里面积满了水,木材和破烂机器堆集一地,屋外长着一、二尺高的杂草。为了按时开课,领导方面号召大家动手,自己建校。同学们热烈地响应了这一号召,表现了很高的劳动热情,大家提出:“四天建校任务,争取三天完成。”同学们抬木料,搬砖铺地,很快修好了可以住一千多人的宿舍。这里没有操场,同学们自己找空地,动手除草平地,开辟了球场;井水不够用,同学们自动挖井。建校工作进行了三天,校院四周已改变了过去的荒芜面貌,呈现出一片新的气象。
为了建设校园,同学们找到空地,自己动手,挖掘水池,盖起茅亭,周围种植花木,把荒地变成了乐园——“新生园”。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一、三两部的周围,原先很多地方没有墙,同学们就自己动手打土墙。他们没有打土墙的经验,就向工人同志学习,很快地掌握了技术。校方为了照顾部分女同学的身体,不让她们参加笨重的劳动;可是她们仍然和男同学一样地参加了劳动。她们共打了一百多丈的土墙。第一部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种菜,供给下一期的同学们吃用。
去年春天,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批准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七亿多元的学校修建费。学校领导方面为了使这有限的钱,发挥更大的效果,便成立了修建委员会,负责计划建校工作。在建校过程中,学校领导方面动员学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搬运工作。大家共搬运了七万块土坯,二十万块砖,四十八万片瓦。另外,修建委员会派人到产地去购买建筑材料(那里,某些材料的价格比西安要便宜五分之二),以便为国家节省经费。开工之后,领导方面派专人进行监工和检查,结果新建了房屋一百八十四间,平均每间只花了四百多万元。若以当时的市价包给私营的营造厂,每间至少需要六百万元,则七亿多万元只能盖一百二十多间房,少盖五十多间。单以这一项计算,就为国家节省了三亿四千多万元。去年初秋,学校派人到汉中招生,共招收了一百多名新同学。在来学校时,这些新同学都是由干部带领从汉中步行到宝鸡的,这样就为国家节省了车费两千多万元。
直到现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设备仍然是简陋的。三个大教室还是用芦席盖成的。上课没有桌子,同学们就用二尺见方的木板——“学习板”纪录着讲课的内容。一、三两部的房屋,原是仓库,后来加以修补,上面没有顶棚,隔壁也是用芦苇作成的。宿舍内不能开小组会,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同学们都在室外开会学习。严冬,一组在屋外,一组在屋内轮流利用屋子学习。尤其在雨天,芦苇棚漏水,影响上课(现在已加盖油毛毡,下雨也可上课了),为了不耽误学习,就将扩音器装在走廊下面,同学们坐在廊下听课。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这种坚苦朴素的作风,是贯串在各个方面和全体人员生活中的。如学校从西安迁到通远坊时,干部和学员的用水都在一块,开水经常供应不上。七个炉灶每天烧煤炭一千一百斤左右,消耗很大。后来为了节约用水,将灶分成两部:干部灶和学员灶;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炊事员李璔当时管理干部灶,他发扬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积极想办法,把炉灶改成长型,生一个火就能将三个锅的水烧开。这样供应开水要比过去快得多,而且每天只烧一百多斤煤炭。接着又把学员灶也改变了,两个灶每个月就能节省煤二万多斤。过去炊事员要到远处去挑水,李璔和其他两位同志在炉灶旁开掘了一口井,这样又节省了许多挑水的时间。后来,炊事员邢黑,又把井边的辘轳架装在一个高于炉灶的木架上面,架上设了一个木箱,箱的一端用竹竿衔接(竹竿完全挖空),从架上汲水倒入木箱,水就顺竹竿流向锅内。上面这一些的技术改进,不但节省了用煤,同时也减去了三个管理水灶的炊事员。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这种坚苦奋斗的精神,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它的前身延安大学的优良传统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主要干部是从延安大学来的,他们坚持了延安大学的教学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并由他们身上直接体现了延安大学的艰苦作风。(附图片)
这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同学们在听课作笔记的情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