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警惕虚假的“高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0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警惕虚假的“高效益”
岁末年初,不少企业为1988年出现了“高效益”,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而喜气洋洋。然而,一些经济研究部门的人士指出,1988年的经济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有些企业的高效益水分可能很大。目前的统计口径,产值是以1980年的不变价计算的,而利税按现行价计算,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对于1988年的企业经济效益要作具体分析。有些企业的效益是虚假的,其中,一类是“涨价效益型”。这类企业叫嚷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可是他们的产品涨价幅度更大。同时企业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由过去个别企业涨价向同行业垄断性涨价发展,于是,不费力便得来一大块效益。另一类是“速度效益型”。1988年出现抢购风后,一些工厂乘机把积压产品“大泻肚”,同时又开足马力生产,造成速度非正常加快。
有些企业在虚假的“高效益”面前沾沾自喜,放松了向内部挖潜求效益,而是把眼睛盯在盲目扩大再生产上,盯在产品提价上,为下一轮涨价埋下了种子。目前,企业承包、租赁,一般都是只包实现利润,不包产品提价幅度,不包百元资金利税率,这客观上造成企业追求产品涨价,不注重获取真正的经济效益。国家应当改进企业承包、租赁的考核指标,促使企业真正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道路。
     (3月20日《经济参考》 顾万明文 高原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