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新生育观进入少数民族地区 海东十年少生廿万人 为社会节支达四十四亿多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新生育观进入少数民族地区
  海东十年少生廿万人
  为社会节支达四十四亿多元
  本报西宁4月11日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面积占全省2.5%、人口占42%的青海海东地区,去年人口出生率由1979年的26.2‰下降到全国水平线以下的18.2‰。按10年前生育水平计算,近10年累计少生20万人,为社会节约44.22亿元。其中,国家集体少开支17.35亿元,家庭少开支26.87亿元。此结果,系按国家计生委人口成长消费调查推算。
海东地区所辖8县中,有4个县是民族自治县。全区回、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3。10年来,地委、行署五任主要领导都注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努力改变“穷生穷养”、“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旧生育观念,因地制宜落实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组织各地宗教界人士外出参观,请他们协助宣传计划生育,摈弃一些不切实际的传统认识,消除近亲结婚的陈规陋俗,逐步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个人口政策较为宽松的地区,现有人口182万,仅比10年前增长12万人。
热心为多民族育龄夫妇服务,是该区工作又一特点。从1984年开始,8县和30多个人口密集乡、镇陆续筹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同时派技术人员到省会和四川、北京、南京等地培训,手术水平不断提高,使群众有安全感;还采取层层发放避孕药具和市场零售相结合的办法,使全区30万育龄妇女节育率达8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