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让我们在千叶重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2
第4版(社会生活·体育)
专栏:

  让我们在千叶重逢
这里刚才还像火山一般喷发着热情和欢呼,此刻空旷得有些寂寥,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乒乓节日——第40届世乒赛在经过12天紧张激烈的竞赛之后降下了帷幕。
回顾这次比赛,人们看到的是乒乓运动的蓬勃发展。去年奥运会首次设立乒乓项目以后,一股新的乒乓热潮在兴起。参加这次盛会的运动员之多打破哥德堡纪录,从来只迷足球的联邦德国观众也开始注意乒乓球了。连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都觉得吃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乒乓球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比赛。”一批乒乓“小国”正向“大国”过渡,苏联的马祖诺夫兄弟等都令人刮目相看,联邦德国头一次捧走一项冠军,苏联男队击败了南朝鲜队,不见经传的新秀第一轮就打败世界名手屡见不鲜,国际乒联还第一次决定世乒赛在拉丁美洲举行……
一个更为明显的证据是自1961年以来当过10次世界冠军的中国男队的“全军覆没”。瑞典队教练奥斯特说,“中国长城被突破了”。这道“长城”确实是被“突破”的,且不说瑞典队早就吃透了中国队,佩尔森一个人打败了4名中国强手,南朝鲜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不是苏联队打败南朝鲜队,中国很可能还要和南朝鲜队恶战一场。中国是众矢之的,人家是众志成城,突破有其必然性。我们当然希望中国队赢,永远赢下去,但是当我们想到,中国队的失利标志着乒乓球运动的进步时,也应该感到高兴。没有中国队在60年代取代日本队,没有新的力量再来战胜中国队,永远是近台快攻称雄,乒乓球只会衰落。
人们不会忘记多特蒙德市民的照顾和接待。义务服务人员中既有中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每天只领一顿饭钱,可不晓得每天跑多少腿,费多少口舌;然而他们的微笑永远留在脸上。
人们也不会忘记这里的观众,他们对联邦德国夺得双打冠军兴奋得欢呼歌唱长达好几分钟,但他们并不因此对失败的队伍加以嘲讽。演奏别国国歌他们同样全体起立,站得笔直,同演奏本国国歌没有什么不同。闭幕式结束后,运动员、记者和工作人员依依惜别,期待重逢。一双双肤色不同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让我们后年在日本千叶重逢!
本报记者 江建国 刘小明(本报多特蒙德4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