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爱尔兰“闹油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3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爱尔兰“闹油荒”
  新华社记者 李宗扬
爱尔兰是一个西欧小国,全国所需石油的2/3靠进口。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外来油源突然出了问题。问题出在控制爱尔兰60%汽油供给的壳牌、埃索和德士古三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前两家已于10日宣布停止向爱尔兰供油,第三家也在考虑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事件是由爱尔兰政府决定从3月31日冻结汽油价格引起的。政府决定中止实施同市场供求挂钩的汽油价格,规定油价维持在每加仑2.3英镑(3.9美元)不变,目的是防止油价随英国油价的上升而提高,引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
跨国石油公司则同爱尔兰政府针锋相对。埃索石油公司说,如果不采取抗争行动,接受这一不能接受的“冻结令”,公司每月将损失60万英镑(100万美元)。
据三大石油公司说,它们目前在爱尔兰的汽油储备只够三周之用。爱尔兰政府说,公民已接到不准“囤积”汽油的警告,一个计划小组也已成立,筹措实施全国汽油配给。爱尔兰虽然不是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但也不可一日无油。
面对潜在的“油荒”,爱尔兰政府对跨国石油公司的作法十分不满。政府财政部长雷诺兹发表讲话说,石油公司的行动“完全是非正当的”。政府工商部长伯克也强烈指责说,这是跨国公司对一个小国和它的人民实施强力战。
经济学家们认为,能否稳住汽油价格关系到爱尔兰豪伊政府过去两年实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成败。5年前,爱尔兰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20%,1988年回落到2.1%。然而到1989年3月份,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3.3%。
消息灵通人士说,豪伊政府手中其实还攥有一张王牌,即一旦西方石油公司供油中断,苏联的供应就会接上。据信,爱尔兰已同苏联原则上达成用牛肉和奶酪换石油的易货贸易协议。
(新华社伦敦4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